清光緒《濰縣鄉(xiāng)土志》中記載的楊石民詠別畫湖詩句。
明代衡王府花園,相傳是借別畫湖風光建成的天然花園,區(qū)域迤邐廣袤。清乾隆版《濰縣志》中“洪都撫祠”條下記載了“水地”,,水地即稻田,。濰縣全域皆為旱地,,唯別畫湖中能夠蒔稻。此處所記“水地”當在湖畔,,或并臨近王府花園。
青州為明衡王封地
王府花園借湖成園
走上舊時的濰北平原,樹木掩映,,青草紛披,小村點點,,依稀在望,。查閱地方志書,小村的名稱,,讓人走進了幽遠而迷蒙的詩情意緒中,。自濰城北行五十余里,,在大于河西畔,有兩個“花園”村(在今寒亭區(qū)高里街道),,在前者名“馮家花園”,稍后者名“韓家花園”,,舊時窮鄉(xiāng)僻壤,,何來花園之名,?再北行十余里,有小村名“報莊”,,因村莊較小,又名“報莊子”,。俗傳舊時報馬鑾鈴(封建時代官員出巡轎輿的先頭儀仗)常響于此,,因此而得名。地處斥塷,,臨近海濱,,卻鸞鈴頻響,,匪夷所思。
其實,,這樣的村名并非空穴來風,。相傳,此地明代建有衡王府花園,。史書記載,,明朝憲宗朱見深第七子朱佑楎(huī),成化二十三年(1487)封為衡王,,弘治十三年(1499)就藩青州,。明代,濰地距青州治所120余里,,為衡藩封地,,建有王府花園當不為妄談。
由報莊子村稍南東去,,跨越大于河,、小于河、白浪河等多條河流,,有村莊名“官亭”,,相傳村中舊有接官亭,亦為衡王府花園所設,。自花園莊至官亭莊,,東西相距約40余里,差不多包括了別畫湖的東西里數(shù),??梢韵胂螅馔醺▓@是借別畫湖風光建成的天然花園,,區(qū)域迤邐廣袤,。春來漣漪蕩漾,正可俯湖觀魚,,夏至紅荷盛開,,相宜飲酒賦詩。秋時遠眺望雁,,冬日放鷹逐兔,。扈從如云,作威作福,。車來馬還,,恣意淫樂。“報莊”,、接官亭成為必設的去處,。
小村無語,,任憑光陰流淌。然而,,如豆小村也見證著湖泊昔日風光的美好,。不然,王府何以遠來一百余里,,在這一區(qū)域建成花園,?
乾隆《濰縣志》中所記水地 或為別畫湖
以小村為證,花園在人們的想象和推理中存在著,。但歷史從不向推理和想象屈膝跪拜,。
幸好,地方志書中透露著衡王府花園的蛛絲馬跡,。清乾隆版《濰縣志》記載:“舊有洪都撫祠,,在城里文廟街東南畔,奉祠都撫洪公,。公諱朝選,,福建同安人,,明辛丑進士。濰城北有明封衡府,,水地無多,。后侵占民地,招納亡命,,追人征輸,奪人婦女,。洪公廣詢密訪,,得其惡狀,。乃上疏陳請,,執(zhí)其渠魁,,立置之法。返其侵地,,復歸之民。民感恩祠之,。舊有碑記,。后奸人獻地衡府,本圖報仇,,率黨眾撤其碑而碎之,,今無存矣,。祠亦無蹤。”
督撫,,總督和巡撫的統(tǒng)稱,,明朝中央政府處理地方事務而臨時派遣的官員,,至明中葉成為常設職務,。查有關史料,,洪朝選,,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人,,字舜臣,,號芳洲。25歲時考中進士,。先后任戶部主事,、操江提督、刑部左侍郎,。
值得注意的是,,志中“洪都撫祠”條下記載了“水地”,,水地即稻田。據(jù)后來發(fā)現(xiàn)的史料證明,,濰縣全域皆為旱地,,唯別畫湖中能夠蒔稻(即插秧)。此處所記“水地”當在湖畔,,或臨近衡王府花園,。
“雨霽營陵北,,秋高別畫湖。輕舠歌棹下,,琴鶴與狂徒,。寒月流菰米,驚濤沒雁離,,馀歡憐未罷,,暝色到山隅。”明末清初,濰縣詩人楊石民吟詠別畫湖詩句收錄在《濰坊志稿》中,,也佐證了別畫湖的存在,。
王姓青年打死惡鷹 為躲禍事隨舅姓郭
出濰縣舊城北行20余里,,有“張氏”村(在今寒亭區(qū)開元街道),村中王姓為濰邑中第一望族,,遠祖可追溯到宋代景佑年間,,后世子孫遍及全國各地,。王姓祖塋內有古松二株,,龍干虬枝,,粗可數(shù)人合圍,相傳亦植于宋景佑年間,地方志書多稱為“邑中古木之冠”。
明末清初,,濰縣城里文人舉子郭知遜寫下《二松行》古風一篇:詩前有小序:“二松在祖塋,龍蟠虬曲,,森郁參天,。每發(fā)一甲,,則一枝裒(póu)然竟秀,,最為奇驗。”讀之不禁詫異,,王姓祖塋之樹,,竟移栽到郭姓祖塋中,。
郭知遜,《濰縣志稿·人物·事功》卷中有傳:“字生白,,號泰滄。”“順治丙午成進士,,丁亥授江都(縣)令。江都當亂后,,百廢待舉,知遜頗具治繁理劇之才。次年戊子,,年四十八,,竟卒于任,。”封建時代極為重視宗族世系,,對于步于仕途的文人舉子,更是不敢越雷池一步,這樣寫在詩序中,,必有原因。
究其原委,,在張氏村王姓宗族間,世代有“郭王一家”的說法。傳說,,青州衡王府在倚別畫湖建成花園后,,雇用兇橫奴仆看守,,并訓練獵鷹,,供王爺?shù)酱藝C取樂。奴仆倚仗王府權勢,,橫行鄉(xiāng)里,踐踏良田,,以致放鷹抓人面部,使過往人等血流滿面,,以此取笑為樂。鄉(xiāng)人敢怒而不敢言,。張氏村王姓青年,,孔武有力,,生性剛烈,,專好抱打不平,。由此路過,,正逢惡鷹低空輪翅,猛然向一行人臉上抓去,。青年見狀怒不可忍,,猛力抓住鷹腿,當空摔下,,將惡鷹摔死,。豈知,,這一來惹下了塌天禍事。兇鷹為“海東青”之類,,是名貴珍禽,衡王視如珍寶,,弄不好是家破人亡的事情,。青年隱姓埋名,潛至濰縣城里,,隨舅父改為郭姓,世稱“張氏郭”,,由此成就了“郭王一家”的宗族親緣關系,。
宗族間的故事可能存有附會傳說色彩,,但世代流傳的“張氏郭”實有其族,,無可辯駁,,從歷史記載的點滴中,,證實著衡王府倚湖而建花園的真實存在,。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