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濰坊新聞網(wǎng) > 文學讀書
來源:濰坊新聞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24-09-18 09:39:45
月在中秋
□李梅
圓月當空,,心中起了詩意,。那么多的三五之夜,樹影婆娑,,承載著春夏秋冬,,刻畫著一個又一個年輪。
少年的心靈,,總是想象魯迅先生筆下的月明之夜:“我的腦里忽然閃出一幅神異的圖畫來: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想象中,,那個圓月的夜晚,,那個刺猹的少年,該是怎樣的意氣風發(fā),。故而,以至于每個月圓的晚上腦海中都會呈現(xiàn)這幅畫面,。
畫面不斷疊加,,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樣漫上心頭,。
浩大的天宇,廣闊的視角,,嫦娥的奔赴,,清冷的余暉,不勝寒冷,。
公元1076年中秋節(jié),,蘇軾在密州任上,此時,,他與弟弟蘇轍已分別七年,,看到天上的明月,不由得想起弟弟,,發(fā)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慨嘆。次年,,兄弟二人終于團聚于中秋之夜,。
三十年前,同樣月明之夜,,是我背起行囊到異地求學在外度過的第一個中秋節(jié),。宿舍內燈光暗淡,舍友拿出家鄉(xiāng)的土特產(chǎn)作為中秋的宵夜,,天南海北的特產(chǎn)滿足了味蕾,,卻擋不住飛馳的心思,人在心已遠,,跨過大海,,飛向遙遠的家鄉(xiāng)。
家鄉(xiāng)的中秋夜是家人團聚的夜晚,,也是全家人最忙的時刻,。包餃子、做菜肴,、準備供月水果及糕點,,每個人忙得不亦樂乎,。母親向來重視這個月圓之夜,她囑咐孩子盯著月亮,,月亮升起來就立刻告訴她,,然后一大家子人跟著她到院里祭拜月神,也叫“圓月”,。供桌擺好,,供品擺正,最不能少的一樣供品就是月餅,,而且要擺最大的那一個,。供品撤掉后,那個月餅方可切割分而食之,。有的孩子飯吃得太飽,,不能再吃東西,但也要象征性吃一點,,這意味著生活甜蜜幸福圓滿,。家人把最美好的心愿凝聚在祝愿祈禱中,把最快樂的記憶刻印在明月之上,。
后來家里的房子換成了高樓,,沒了院子,母親照舊會在中秋夜晚擺上供品,,只不過供品的位置換到陽臺,,所有的儀式一樣沒少。母親始終堅守著她的過節(jié)方式,。
明月又當空高掛了,,王菲的歌《但愿人長久》在耳邊響起,我告訴自己:今年的中秋,,無論多忙,,都要回家看看家鄉(xiāng)的月亮。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孫樹寶/圖
責任編輯:平小娜
濰坊日報社主辦 網(wǎng)站備案號:魯ICP備10207392號-1 魯公網(wǎng)安備 37070502000004號 新聞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4
新聞熱線:0536-8196500 廣告熱線:0536-8196033 郵箱:[email protected] 濰坊國際風箏會
版權所有:濰坊日報社(濰坊報業(yè)集團) 濰坊新聞網(wǎng)絡傳媒有限公司 ? 2007-2021 網(wǎng)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 “涉互聯(lián)網(wǎng)算法推薦”專項舉報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