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德州市齊河縣——
用上“田管家” 增產又增收
本報記者 侯琳良 王 者
開欄的話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只有把牢糧食安全主動權,才能把穩(wěn)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主動權,。
在第七個“中國農民豐收節(jié)”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廣大農民和工作在“三農”戰(zhàn)線上的同志們致以節(jié)日祝賀和誠摯問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切實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wěn)定安全供給,持續(xù)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千方百計推動農業(yè)增效益,、農民增收入、農村增活力,,讓農民群眾可感可及,、得到實惠。”
今年,,我們克服較為嚴重的自然災害等不利影響,,實現(xiàn)夏糧增產、早稻穩(wěn)產,,全年糧食有望再獲豐收,,為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tài)勢、推動高質量發(fā)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金秋時節(jié),本報記者行走白山黑水,,踏訪中原腹地,,深入13個糧食主產區(qū)的13個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循著豐收的氣息,,看良田萬頃,,一路探尋新時代大國糧倉根基穩(wěn)固的萬千氣象、寶貴經驗,。即日起,本報開設“產糧大縣探豐年”專欄,,生動展示新時代新征程我國糧食安全不斷向更高層次躍升的穩(wěn)健步伐,,鮮活呈現(xiàn)中國人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的十足底氣。
掰下一穗玉米,,籽粒飽滿,,色澤金黃。
站在自家田頭,,山東德州市齊河縣華店鎮(zhèn)老張村村民李振雙喜上眉梢:“看這長勢,,又是個豐收年!”
常年在外跑運輸,,李振雙難得回村,。家里的20多畝地,他極少操心。
“有‘田管家’打理,,收成有保障,,年底還分紅。”李振雙道出秘訣,。
“田管家”是誰,?
“耕、種,、防,、管、收全程一站式托管,,農戶啥都不用管,。”一人多高的玉米叢里,突然鉆出個人來,。彭志飛,,山東魯田尚品農業(yè)服務有限公司的農技員,他就是李振雙口中的一名“田管家”,。這幾天,,他正忙著推算玉米最佳收獲期,以便提前調度機收車輛,。
近一年沒見,,李振雙一眼就認出了彭志飛,熱情地打起了招呼,。
“我倆第一次碰面時,,可沒這么和氣。”說起這事,,李振雙忍不住笑,。
加快健全農業(yè)社會化服務體系,才能把小農戶服務好,、帶動好,。
2023年,老張村村“兩委”決定引進專業(yè)農業(yè)服務企業(yè),,為中小散農戶提供全流程土地托管服務,。彭志飛受邀為村民答疑解惑。
“你就說土地托管出去,,收益還能落自個兒手里不,?”李振雙性子急,沒等彭志飛介紹完,,就站起來大聲發(fā)問,。
“收益是有保障的,。”彭志飛不緊不慢答道。
“種不好咋辦,?”李振雙追問,。
“每畝地保底收益1200元,風險由我們企業(yè)來擔,。”
一連串問題拋出,,彭志飛有問必答,終于讓李振雙放下心來,。沒多久,,李振雙就簽了托管協(xié)議。最終,,老張村有300畝土地交由山東魯田尚品農業(yè)服務有限公司統(tǒng)一托管,。
托管“托”出農業(yè)高效益。“就拿種子來說,,今年公司統(tǒng)一種植多抗,、穩(wěn)產、密植的玉米新品種,,種植密度由原來的每畝4500株提升到6000株,,畝產提升近18%。”彭志飛如數家珍,,“防蟲撒藥用的是無人機,,撒得均勻不說,效率高出好幾倍,。”為確保土地托管質量,,老張村專門成立了監(jiān)督小組,選派農戶代表參與選種,、耕地等過程,。彭志飛定期整理成本明細,及時公示,。
“一戶多塊地”聚成“一村一塊田”,,粗放經營走向精細管理,土地活起來,,農民富起來。今年夏收,,老張村集中托管的300畝土地喜獲豐收,,每畝收益達1534元,給農戶的總分紅金額超過4萬元,。
在齊河縣,,土地托管漸成趨勢,。齊河縣糧食年產量常年在22億斤以上,連續(xù)7年獲評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健全便捷高效的農業(yè)社會化服務體系,。”齊河縣大力推廣集約化、專業(yè)化種植模式,,培育農業(yè)服務企業(yè),,目前全縣共有農業(yè)社會化服務機構586家,集約化,、專業(yè)化種植糧食面積逾220萬畝,,農業(yè)生產綜合托管率超過91%。
“保底收入加分紅2萬多元,,再算上跑運輸的收入,,全年至少能掙13萬元。”粗略一算賬,,李振雙底氣更足,,“種地省了心,咱也不能閑著,,得繼續(xù)加把勁,,讓日子過得更好!”
《人民日報》(2024年9月22日 1版)
責任編輯: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