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日報社濰坊融媒訊 昌樂縣營丘鎮(zhèn)王裒(póu)院村是名村,,這源于魏晉時期的一代孝子王裒,,在此留下了“聞雷泣墓”的歷史佳話,。更讓人感動的是,這段佳話不但被鄉(xiāng)親們津津樂道,,而且個個身體力行,,爭當孝子,傳承孝道,。9月22日,,記者在昌樂縣營丘鎮(zhèn)王裒院村欣賞到一道文化振興風景線。
王裒之墓
當日,,天高云淡,位于王裒院村西面的“魏孝子王裒之墓”周圍綠植茂盛,、莊重肅穆,,墓前的小廣場兩側(cè)豎立著一些群眾捐贈的石碑,分別刻著“孝感天地”“聞雷泣墓”等字樣。村干部鄭德學告訴記者,,王裒是客家人,,從外地遷到村里,其“聞雷泣墓”的傳說入選“二十四孝”,,是濰坊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村莊原先叫桃花村,后改為王裒院村,,從數(shù)百年前開始,,人們便在其墓院舉辦拜孝子盛會,每年兩次,。
鄉(xiāng)親們?yōu)橥踬隽⒈?/span>
“多年來,,王裒墓得到很好的保護,現(xiàn)在這個墓和碑都是1993年重新修建的,,今年愛心企業(yè)還捐款幫助我們硬化了墓地的小廣場,。”鄭德學說。
王裒院村的孝老風氣十分濃厚,。在82歲的鄭明才老人家里,,記者看到,屋里整潔衛(wèi)生,,空調(diào),、彩電樣樣齊全。老人10年前遭遇不幸癱瘓在床,,兒女的孝心感動了他,,面對記者他不停地夸贊兒女:“早上六點半就把飯給我送過來,屋里收拾得干干凈凈,,他們照顧周到,,我這些年從沒生過什么病。兒子兒媳都很好,,女兒也不差,,我老伴身體也不好,女兒前幾天把她接到縣城里去了,。”
兒媳婦照顧鄭明才老人,。
鄰居李萬英說:“鄭家兒子好,兒媳婦更孝順,。”
“記得我們的父母對爺爺奶奶很孝順,,我們是跟他們學習,而且村里教導大伙要對父母好,,村干部個個帶頭,,我們村這樣的人和事太多了。”鄭明才的兒子鄭東亮謙虛地說道。
記者了解到,,剛剛過去的中秋節(jié),,王裒院村為80歲以上老年人發(fā)放了慰問品,并到老黨員和五保戶家中走訪,。鄭德學說,,當前鎮(zhèn)上正在將“聞雷泣墓”申報為省級非遺,期待這一天早日到來,,使其成為村莊更靚麗的名片,。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孫希明/文圖
責任編輯: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