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日報社濰坊融媒訊 勞動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近年來,針對如何上好勞動課,,讓學生愛上勞動課,、養(yǎng)成愛勞動的習慣,讓“00”后大學生從內心深處以勞動為榮,,濰坊科技學院建筑工程學院開展了一系列實踐與探索,,并形成了“一門必修課程、一項志愿服務,、一個實踐項目”的“三個一”勞動育人模式,。
一門必修課程
深化勞動認知,樹立勞動觀念
為讓學生深刻理解勞動的價值與意義,,建筑工程學院將勞動教育納入必修課程體系,,精心開設了“校園服務課”。該課程不僅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更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勞動理論教育在大學生勞動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上好勞動課的第一課就是要開好勞動理論班會,。每學期,,建筑工程學院都會組織勞動教育為主題的班會,讓同學們深刻地領會到勞動是什么,,為什么要參加勞動,,引導同學們樹立正確的勞動觀。為了讓勞動理論更可親,、可信,、可懂,學院還特邀各級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崗位能手、學科大賽獲獎者上講臺,、當老師,,講述他們堅持勞動、不斷攀登的故事,,讓他們以親身經歷,,深刻解讀勞動的內涵。
強化課程考核機制,,注重日常行為習慣的培育,,通過嚴格的考核與評比體系,,潛移默化地促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在持續(xù)不斷的正向引導下,,學生們從最初的被動參與勞動,,逐步轉變?yōu)橹鲃油渡韯趧樱粌H形成了愛勞動的習慣,,更培養(yǎng)了尊重勞動,、珍視勞動成果的美德,勞動行為愈發(fā)自覺且自然,,校園服務課的及格率達到100%,,良好及以上達到82%,遠超其他文化課程,。
一項志愿服務
樹立志愿服務意識,,奉獻青春力量
學院積極引導學生走出校園,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將所學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為進一步落實山東省“百萬大學生進社區(qū)”社會實踐工作要求,,學院按照學校團委要求,,積極與美林社區(qū)、學院社區(qū)等社區(qū)結對,,為學生搭建平臺、提供機遇,,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為社區(qū)提供實踐服務,。一年來,建筑工程學院志愿服務隊進社區(qū)開展志愿服務30余場,,參與學生1000余人次,,高校學子與社區(qū)治理來了一場“雙向奔赴”。
發(fā)動學生參與暑期“三下鄉(xiāng)”,、寒假返家鄉(xiāng)社會實踐等志愿服務活力,,連續(xù)9年組織春暉青年服務隊赴貴州開展鄉(xiāng)村振興志愿服務活動,累計服務時長超過3萬小時,,行程51200公里,,服務人員超過5000人次。2023年春暉青年服務隊成功入選大學生社會實踐成果“千校千項”項目,。成立“小火苗”志愿宣講團,,并成功入選全國大學生井岡山精神志愿宣講團。學生在志愿服務中進一步提升社會責任感,,在三下鄉(xiāng)中深入農村,,感受勞動的艱辛與偉大,培養(yǎng)艱苦奮斗精神,在理論宣講和返家鄉(xiāng)實踐中將專業(yè)知識與勞動實踐相結合,,不斷提升自我專業(yè)技能,。
此外,學院每周末堅持開展“我愛我家”教學環(huán)境整理活動,。通過招募志愿者,,學生自覺參與到教學樓衛(wèi)生整理中來,讓學生在勞動中感受勞動的樂趣,,培養(yǎng)愛護公共環(huán)境的意識,。在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下,同學們深刻懂得了勞動最光榮,、勞動最美麗,、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的道理,,勞動理念越來越牢固,。
一個實踐項目
錘煉實踐技能,涵養(yǎng)勞動精神
建筑行業(yè)對從業(yè)人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勞動精神有著極高的要求,。通過與企業(yè)的深度合作,,校企共建了一批高質量的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實踐空間和實習機會,,學院與濰坊恒建集團聯合建設的建筑工程實踐教育基地被評為山東省示范性實習實訓基地,。
實習過程中,學院為學生配備36名專業(yè)導師,,負責勞動教育和專業(yè)技能指導,。導師通過言傳身教,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同時,加強學生的勞動安全教育,,通過培訓和實踐操作,,使學生了解安全生產的重要性,掌握勞動安全基本知識和技能,;實習結束,,學生高標準撰寫實習報告,對實習過程進行總結和反思,,教師根據學生的實習報告了解其實習情況,,對勞動意識培養(yǎng)進行評估和指導。
建筑工程學院創(chuàng)新勞動教育模式,,把勞動教育深入到人才培養(yǎng)的各個方面,、各個科目,,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通過推進必修課提升勞動意識、志愿服務養(yǎng)成勞動習慣,、實習實踐涵養(yǎng)勞動精神,,扎實開好勞動課這堂“大課”,有效推動勞動理念深入青年大學生心中,。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趙春暉/文
通訊員 : 張培明 張奇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