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新能源汽車充個電太難了,,我都后悔買新能源車了,。”山東濟南的陳先生近日向《法治日報》記者抱怨道,,因為自己住在老舊小區(qū),沒有公共充電樁,,單位的充電樁數量又有限,,有時一大早去都占不到位,“搞得嚴重‘用電焦慮’”,。
被“續(xù)航命脈”——充電設施建設不足困擾的新能源車主遠不止陳先生一人,。來自北京、上海,、天津,、山東等地的多位新能源車主告訴記者,公共充電樁數量不足,,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新能源車充電需求,;一些小區(qū)尤其是老舊小區(qū),充電樁的安裝困難重重,;裝有充電樁的公共停車位,,經常被油車“霸占”,這些都引發(fā)了不少糾紛,。
漫畫/李曉軍
“充電難已經成為制約新能源車普及的一大瓶頸,。”多位受訪者深有感觸地說。
物業(yè)公司拒絕配合
裝充電樁困難重重
今年上半年,,貴州某小區(qū)業(yè)主李笛購買了一輛新能源汽車,,想在小區(qū)的車位上安裝充電樁,。他咨詢當地供電所得知:充電樁用戶需要提供小區(qū)入住證明、車位合同復印件,、充電基礎設施安裝承諾書等資料,,其中有好幾份資料需要物業(yè)公司蓋章,。李笛向物業(yè)公司說明情況后,,對方拒絕蓋章。
“物業(yè)公司給出了不少理由,,比如小區(qū)地下停車場電壓不夠,;出于安全考慮,小區(qū)地下停車場高度不夠,,一旦電車充電引起火災消防車難以進入,;之前允許部分業(yè)主辦理是因為沒有充電樁,現在小區(qū)有地面停車場公共充電樁,,后續(xù)再有業(yè)主申請辦理不予通過,。”李笛回憶說。
在他看來,,物業(yè)公司的這些理由完全站不住腳,,當地電力公司表明小區(qū)電壓完可以全滿足充電樁安裝需求。維護小區(qū)消防安全本來就是物業(yè)公司該做的事,,因擔心發(fā)生事故而不讓安裝充電樁是在逃避責任,。公共充電樁只有4臺,根本不夠用,。“最后我通過投訴,,由相關部門出面協調,物業(yè)公司才同意協助安裝,。”
對李笛的經歷,,很多受訪者深有同感:大家想在小區(qū)安裝充電樁時,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如電網改造工程復雜,,尤其老舊小區(qū)沒有固定車位,涉及的技術和安全問題繁多,;物業(yè)公司協調難度大,,因安全責任等問題陷入僵局等。
相比于老舊小區(qū),,新小區(qū)的充電樁安裝就順利得多,。記者在北京多個3年內新建的小區(qū)走訪發(fā)現,新能源汽車可在充電區(qū)域固定車位停放,,按需可申請安裝充電樁,,一套房可辦理一個車位,,但租戶車輛暫時不能辦理安裝充電樁的手續(xù)。
充電樁安裝難,,電還得充,。為此一些新能源車主自己“想辦法”。安徽的一位新能源汽車車主表示,,最初他嘗試與物業(yè)公司協商,,被拒絕后他決定用自家電表當“充電樁”。
“雖然通過自家電表引線的方式可以暫時解決家裝充電樁的燃眉之急,,但家里的用電設備也得控制好功率,,有一次晚上家里用電高峰,車充電時突然就跳閘了,。”該車主說,。
充電車位經常被占
缺執(zhí)法依據難治理
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逐年增多,車主們對充電車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為解決新能源車充電問題,,一些小區(qū)和公共停車場內都增設了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但記者調查發(fā)現,,設有充電樁的車位,,常被燃油車占用,有的燃油車長期停在這些車位上,,車身都落滿了灰,。
湖南某小區(qū)業(yè)主劉先生說,自己小區(qū)門口公共停車位有10臺充電樁,,但這些帶有充電樁的停車位上每天都停有不少燃油車,,即便旁邊就立著“非充電車輛嚴禁占位,違者收取占位費”等字樣的牌子,。
“晚上燃油車占用充電車位的情況更嚴重,,有的燃油車一停就是一整晚,給車主打電話也不肯挪車,,新能源車主只能干著急,,十分影響出行。”上海一位新能源車主無奈道,。
來自江西的翟先生說,,他居住的小區(qū)進行老舊小區(qū)改造后設置了專門的充電車位,旁邊懸掛“非新能源車輛嚴禁停放”“充電結束,,請及時讓出車位”等標識,,但幾臺充電樁車位上還是經常停放著燃油車。
“有的燃油車主說小區(qū)停車位就那么多,,不停這里沒地方停,。有的燃油車一停就是好幾天,,打電話也不來挪車。我和物業(yè)公司反映了,,他們表示對此只能勸導,,也沒有什么特別好的辦法。”翟先生說,。
還有新能源車主表示,,有些新能源車可能兩三個小時就充滿電了,但車還一直在充電樁車位停著,,這和占車位無異,。
記者檢索發(fā)現,,多地針對新能源汽車推廣和充電基礎設施的規(guī)劃指導,、體系建設等配套出臺了相關文件,提出了明確要求,,但未看到關于新能源汽車充電站運營管理規(guī)范的相關規(guī)定,。
有江蘇城管部門的工作人員稱,在日常執(zhí)法過程中,,因沒有相關執(zhí)法依據去管理或處罰停放在充電樁車位上的燃油車,,致使接到類似投訴后,執(zhí)法人員只能以勸導為主,,并不能進行強制干預,。
一名交警部門的工作人員表示,占用充電車位的車輛并沒有違反相應的交通法規(guī),,對占用非路邊公共充電車位的燃油車輛,,通常也只能交由充電設備管理方協調處理。
充電存在兼容問題
收費提示不夠清晰
作為兩輛新能源汽車的車主,,天津市民王先生最近遇到了品牌間充電樁兼容性的問題,。他新買的另一品牌新能源車,無法在之前品牌的充電樁進行預約充電,,為了使用夜間低谷電價充電,,他不得不晚上下樓操作充電。
相比王先生,,來自廣東剛買新能源車一個多月的梁先生遇到了更棘手的事——一次在第三方充電站給車子充電時,,充電口附近突然“砰”的一聲,隨后車輛立即發(fā)出警報,,充電自動中斷,。緊急重啟后,車輛無法掛入D檔或R檔,。
梁先生說,,經檢查,,是電流過大燒毀了繼電器,需更換高壓配電盒,。但車企與充電站就故障原因爭執(zhí)不下,,都不愿承擔維修費用。直至梁先生準備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充電站才同意維修,,費用暫由車企墊付。目前,,故障原因仍未確定,。
浙江新能源車主陳先生在第三方充電站充電時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車子目前仍在廠家進行維修,。“假如問題出在充電樁上,,我以后只能選擇官方的充電樁進行充電,盡管不方便且電費稍高,,但總比出現故障要好,。”
除了不兼容問題,多位受訪車主向記者反映,,一些針對新能源車的充電,、占位收費過高、沒有提示或提示不醒目,,遭遇充電刺客,。
近期有不少車主在第三方消費者投訴平臺上反映,自己將車停在一些商場,、體育館等充電站充電,,滿電后,如不及時挪走,,會被收取一筆“占位費”,,有車主充電超時11分鐘被收取35元占位費,有的超一個小時要收一兩百元,。車主稱,,充電樁上并未公示關于超時占位費的任何信息,僅在App中有小字提醒,。
浙江新能源車主劉先生說,,前不久自己在商場旁的充電站給車充了兩個小時電,結果費用達48元,。“這比我在自己的小區(qū)充電樁上充電貴多了,。”
查看明細后劉先生發(fā)現,原來此次充電電費只有13元,而服務費竟然有35元,。“這35元服務費到底服務了什么,?”他咨詢客服后得知:收取服務費主要是為了維持充電站的正常運營、站點建設以及維護充電設備,。
還有許多車主抱怨,,為充電需要下載多個App或者使用小程序,幾乎是一個App一個“收費套路”,,手機里下載了多個App,,每個App注冊、充值等流程都不相同,,不僅使用體驗非常差,,也為不法經營和違規(guī)收費留下“空檔”。
還有一些充電企業(yè)在系統(tǒng)中為退費設置了種種障礙,。今年6月,,廣西柳州一家電動汽車充電站運營商、3家電動汽車充電場站“卷款跑路”,,涉及車主預充值資金50多萬元,。
談及新能源車充電難問題,,最讓車主們叫苦不迭的莫過于節(jié)假日駕車出行,。一些高速服務區(qū)新能源車排隊數小時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充上電。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我國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達1188.4萬臺,同比增長49.4%,。其中,,公共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339.1萬臺,同比增長34.3%,;私人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849.3萬臺,,同比增長56.4%。
雖然增長速度不低,,但新能源車充電難的痛點仍然存在,,亟待破解。(張守坤 馬子煜 原文標題:《充電樁不足 想安裝受阻 一不小心遇到充電刺客……“給新能源汽車充個電太難了”》)
責任編輯:陳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