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廟,。
齊景公信奉鬼神,、相信祭祀,,因生疥瘡久不愈就要誅殺祝史。晏嬰諫告:國人詛咒國君,,再善祝者也無用。景公幻想神靈保佑可長生不老,,晏嬰則稱要面對自然法則,。晏嬰年邁,主動請求歸還食邑,,遺言中還記掛著國家社稷,。
比照桀、紂暴行勸諫 防止君主糜爛誤國
晏嬰擔任齊相幾十年,,雖輔佐三位君主,,可他卻著布衣,勤儉持家,,從不鋪張浪費,。他以身作則,進諫君主要愛護百姓,,減輕賦稅徭役,,節(jié)民財惜民力,與民休養(yǎng)生息,。
景公嗜酒,,一連喝了七天七夜仍不停止,浪費錢財又不理政事,,大臣弦章勸諫說:“您喝酒喝了七天七夜,,我希望您停止喝酒。不然的話我請求您賜我一死,。”晏嬰進宮謁見景公,,景公說:“弦章勸諫我停止喝酒,,不然的話,,請求賜他一死。若聽從他的話,,那就是被臣子制約了,,若不聽他的勸諫,又舍不得他死,,如之何,?”晏嬰說:“弦章遇上您真是太幸運了!假如讓弦章遇上桀,、紂那樣的君主,,早就死了。”于是景公就停止了喝酒,,歸于朝事,。晏嬰勸諫救了一條人命,,還防止了君主糜爛,國家衰敗,。
修德寬政勝過祈祝 不信鬼神救下祝史
晏嬰不信鬼神,,而他的無神論思想又與諫君之非、治國之道,、用人之策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故而使其無神論思想更有價值,在兩千多年前的時代更是彌足珍貴,。春秋時期,,由于齊桓公任用管仲,而使齊國“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第一霸主,。到了齊景公為君、晏嬰為相時代,,齊國雖然依舊強盛,,但由于景公庸碌無能、荒淫貪逸,,且又篤信神靈,,乞求長生故使齊國國勢日下。
晏嬰針對景公信神,、百姓迷信等問題闡發(fā)了無神論觀點,,顯現(xiàn)出了晏嬰的智慧,對后世破除神學(xué)迷信頗有價值,。
當時景公生了疥瘡等多種疾病,,一年多的時間還沒有痊愈,寵臣梁丘據(jù),、裔款等認為是祝史(祝官和史官的合稱)對神靈和祝史祭祀不恭敬不虔誠之罪,,要景公誅殺祝史,謝神靈,,病早愈,。晏嬰認為“不可”。他諫告景公:國人皆詛咒國君,,若用兩個祝史乞求神靈保佑,、去病,再善祝者,,也是祝不勝其詛的,。只有“修德”“寬政”,使“外內(nèi)不廢,上下無怨,,動無違事”,,方可去病。景公聽后十分高興,,于是“使有司寬政,,毀關(guān)去禁,薄斂以責(zé),,公疾愈”,。
直言生死盛衰皆為天然 晏嬰闡述治國理論
景公內(nèi)好聲色,外好狗馬,,喜歡射獵,,嗜好長飲,貪求享受,,祈求長生,,篤信預(yù)兆。常因怕死而潸然淚下,。對此,,晏嬰明確告訴景公:歷代君王都不是不死的,如果真是長生不死,,景公就沒有今天的君位和享樂,;任何人都是要死的,不論是仁者,、賢者,,還是貪者、不肖者,,都無一例外,,死是“得之一息”“得之一伏”,息和伏都是無意識,、無動作的,,故無神意志主宰;一個人由生及死,,由盛到衰,,都是自然天成,,天道常然,,人要面對自然法則,不要“患死”“哀死”,,亦不要幻想長生不死和神靈保佑,。
景公出獵,上山見虎,下澤見蛇,?;貋韱栮虌胧欠癫幌橹祝筷虌氪穑?ldquo;國有三不祥,,是不與焉,。夫有賢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謂不祥,乃若次者,。今上山見虎,,虎之室也;下澤見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見之,,曷為不祥也,。”晏嬰闡發(fā)了兇險在人不在神,明君用賢治國的道理,,把無神論與治國論結(jié)合起來,,顯示出其理論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建議景公野居暴露
果然大雨民盡得種
景公非常相信祭祀,。一年齊國大旱,,景公召集群臣道:“天不下雨已經(jīng)很長時間了,百姓將有饑色,,我讓人占卜,,說是高山大河之神降下的災(zāi)禍,我想多征些賦稅,,用這些錢祭祀高山大河怎么樣,?”群臣沒人應(yīng)答。晏嬰即進諫:“祭祀靈山大河沒有好處,,靈山本來是以石頭為身軀,,以草木為毛發(fā),河神以水為國家,,以魚鱉為百姓,。天旱山的毛發(fā)將被曬焦,,身軀將被曬熱;河的泉水將下降,,川流將干枯,,它的國家將滅亡,百姓將滅絕,,他們就不希望下雨嗎,?祭祀無用。”景公:“將予之奈何,?”晏嬰:“您如果離開宮室,,到露天居住,跟靈山河神共同為干旱憂慮,,或許能僥幸下雨,!”于是景公出,野居暴露,,三日天降大雨,,民盡得種時。一番言語進諫,,為民減輕了賦稅負擔,,為國省卻了財力,一舉多得,。
景公春天夏天去游玩打獵,,又征發(fā)修筑大臺的徭役。晏嬰勸諫說:“春天夏天征發(fā)徭役,,而且去游玩打獵,。這樣就讓百姓失去耕種的時機,國家就會空虛,。”景公說:“我的壽命沒有多久了,,我想盡情地做完我喜歡的事情。您還是不要干預(yù)吧,。”又說:“您真的要反對我,,難道不怕和弦章一樣要受死嗎?”面對死的威脅,,晏嬰毫不懼怕,,從容地辯駁:“從前周文王不敢享受打獵的樂趣,所以國家昌盛,,百姓安定,。楚靈王不停止乾溪的戰(zhàn)役,又興建章華臺,,因而百姓背叛了他?,F(xiàn)在您如不改正,,就要危害到國家,,被各諸侯恥笑,。我聽說忠臣不怕死,勸諫君王不怕獲刑,,您如果不聽勸告我可以死,,或離開您。”景公說:“好,,好,,我將停止徭役。”不久就召來韋囧免除徭役,,讓服役的人回家去,。
晏嬰年老歸還食邑
遺言記掛家國社稷
晏嬰齊國為相終生,年老力所不逮,,請求歸還食邑,,景公以齊國自古從無大夫年老退還食邑為根據(jù),認為晏嬰此做法違背國家法規(guī),。晏嬰說,,臣子應(yīng)該“德厚而受祿,德薄而辭祿”,,景公又舉管仲年老仍受重賞,、惠及子孫的事例,想要晏嬰效仿,,晏嬰謙遜地表示自己不如管仲,,不能為子孫受國家的賞賜。盡管景公不同意,,晏嬰最終還是交出食邑和一輛車子,。
晏嬰病,將死,,把柱子鑿了個洞,,放進寫好的書信,說藏在里邊的書信等兒子長大了再看,。兒子長大后打開書信,,上面寫的是:“布帛不可以缺少,缺少了就沒有穿的,;車馬不可以缺少,,缺少了就沒有駕車的。士不可以缺少,,缺少了就沒有人可以利用,;國家不可以窮困,,窮困了就不可推行政令。”晏嬰直至老死,,還記掛著國家社稷,,真可謂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本期圖片由張德民提供(署名除外)
責(zé)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