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6月16日電 題:大峽谷里的“棒球小妹”
??????新華社記者楊靜
??????怒江大峽谷的群眾,很少人知道棒球這項運動,。但這兩年,,制作棒球變成很多貧困群眾的日常,成為峽谷群眾增收的重要產(chǎn)業(yè),。
??????起針,、拉線……不到一年時間,29歲的脫貧群眾花六妹就已熟練掌握縫制棒球的技術,,并成為棒球扶貧車間的管理員,。
??????花六妹老家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匹河鄉(xiāng)托坪村色德村民小組,。這個在高黎貢山上的村子,從村委會到村小組步行要用4個多小時,。
??????10年前,,花六妹成了村里第一批高中畢業(yè)生。在貧困面前,,她能選擇的路子并不多,。為了多掙點錢,她輾轉廣州,、江蘇等地務工,。
??????“交通不改變,再勤勞也沒用,?!被谜f,得知村里啟動易地搬遷,,安置點與匹河鄉(xiāng)政府隔江相望時,,她回家的信念更堅定了。
??????2019年初,,花六妹和其他村民一同告別了世代生活的木板房,,搬進了帶有明亮廚房、衛(wèi)生廁所的新房,,用上了電熱水器,。
??????花六妹平淡的生活在去年7月又有了改變?!按謇锝藗€棒球加工廠,。”托坪村委會主任王小波說,。
??????“當時有不少人都報名參加了,。”花六妹說,,在經(jīng)過專業(yè)老師培訓后,,她們走上縫制崗位。起初,,因為大家縫制力度,、角度難以掌握,生產(chǎn)出的棒球幾乎都不合格,。隨著技術的精進,,現(xiàn)在大家生產(chǎn)的棒球基本都合格了。
??????作為車間管理人員,,花六妹每月有2000元的固定工資,??p制棒球按件計費,縫一個就有2.5元,,工作時間也比較自由,。因此,村里不少婦女都來縫制過,,在農(nóng)閑時,,扶貧車間最多有30多人,但比較固定的有10人,。
??????35歲的和碧花就是固定來上班的群眾,。去年在一家米線店打工的她,聽到村里要開棒球扶貧車間,,當即報名參加?,F(xiàn)在她每天能縫制50多個棒球,成了車間來得最早,、走得最晚的村民,。
??????“要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有這樣的機會必須努力工作,?!痹诳p制棒球的和碧花說。
??????“搬遷后,,我們要轉變思維,。”花六妹說,,雖然在車間比在外務工掙得少一些,,但車間的氛圍好,還能顧家?,F(xiàn)在大家上班都很自覺,,吃完飯不休息就來車間上班了。
??????花六妹說,,我們這一代人不能簡單靠種地為生了,要學一門技術,,有穩(wěn)定的工作崗位,,就能不返貧了。
??????入夜了,,安置點大多數(shù)群眾已準備睡覺,。但在扶貧車間,燈火通明,?;煤退?個姐妹依然在縫制棒球,。她們想通過雙手抓緊時間多掙點錢,不想再感受貧窮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