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小屋”點亮希望之光
來源:《半月談》2020年第22期 發(fā)布時間:2020-11-28 17:14:15
柔軟的床鋪,、粉色的床單,、嶄新的書桌書櫥……這是一間由原本地面坑坑洼洼、堆滿雜物的房間改造成的“希望小屋”,。對于山東省五蓮縣松柏鎮(zhèn)前長城嶺村14歲的鄭娜來說,,能擁有這個處處散發(fā)著女孩子氣息的獨立小屋,,是她之前做夢都不敢想的一件事。
鄭娜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幾年前父親因意外事故致殘,,母親離家至今未歸,,父女倆艱難度日。在扶貧政策幫助下,,父女倆的生活才漸漸有了起色,。鄭娜最盼望的就是有自己獨立的小房間,收拾得干干凈凈,,放上自己喜歡的物品,。在共青團五蓮縣委和五蓮縣義工聯合會的幫助下,今年她實現了這個愿望,。
愛心志愿者在“希望小屋”為孩子輔導功課
像鄭娜這樣的孤貧兒童不止一個,。近年來,隨著扶貧政策的完善,,這些孩子的家庭狀況得到改善,,但他們想擁有獨立學習生活空間的愿望卻很難實現。
為此,,共青團山東省委等部門今年在全省推出“希望小屋”關愛工程,,作為“希望工程”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為無獨立居住和學習環(huán)境的8至14歲孤貧兒童“建一個漂亮小屋,,配一名輔導志愿者,,推一套精準幫扶機制”,讓他們生活有尊嚴,、學習有信心,、未來有希望。
目前,,山東省已募集1億多元,,建成或在建近3000個“希望小屋”。
1
擁有獨立小屋,,告別陰暗臟亂
家住青島平度市郭家寨村的女孩小莉(化名)今年14歲,,父母因傷病無法從事體力勞動,家庭經濟拮據,,是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家人生活在沒有任何間隔的房子里,擁有一個獨立的房間是她心心念念的事,。
作為平度市首批“希望小屋”兒童關愛項目服務對象,,藍色調的“希望小屋”成了她的溫馨之所,入住小屋后的前幾晚,,小莉經常興奮得睡不著覺,,她寫下日記《我的小屋 我的藍天夢》:“這間藍色小屋因我的夢想而設計,雖然離我的藍天夢還很遠,,但我相信只要堅持,,夢想一定會實現,。”
“看到孩子和家長們的變化,我深深感到這件事的價值和意義,。” 共青團平度市委副書記王晶晶說,。
“希望小屋”建成前后對比圖
共青團山東省委書記劉天東說,山東實施希望工程已30多年,,九年義務教育早已普及,,“兩免一補”政策已全覆蓋,“人人有書讀”的愿景已實現,。“各界一直在思考,希望工程下一步該往哪里走,?”
統計顯示,,山東建檔立卡貧困戶中,8至14歲兒童近10萬人,,其中生活學習環(huán)境特別差的仍有3萬多人,。劉天東說:“這個年齡段正是孩子的‘青春期早期’,是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這些孩子中不少家里房屋老舊,垃圾遍地,,有的只能趴在床上寫作業(yè),;有些女孩長期沒有獨立房間,青春期了還和父母擠在一張床上,。”
基于共青團籌資能力和組織職能,,在試點基礎上,共青團山東省委決定,,利用3年時間,,在全省建設“希望小屋”1萬個以上,對菏澤,、臨沂等任務較重的5個市和部分縣(市,、區(qū))重點支持。經科學核算,,每個小屋建設及配套資金不超過1.2萬元,。
為保證質量,山東建立了社會化,、標準化,、項目化運作機制,引入第三方機構監(jiān)督評估,,強化底線思維和風險防控,,要求確保最困難的孩子得到幫扶,,確保嚴格質量標準不打折扣,確保后期跟蹤管理不斷檔,,確保市縣團委對每個小屋逐一驗收,,確保每一筆募集款物收支清晰,確保做好孩子信息隱私保護,,真正把小屋建好,、管好、用好,。
2
從“小屋煥新”到“精神煥新”
今年暑假期間,,半月談記者在鄆城縣丁里長街道看到,“小荷學堂”的志愿者們正在給十幾個孩子上舞蹈課,。伴著音樂節(jié)拍,,孩子們跳起歡快的步伐……這是當地大學生志愿者組織的暑期集體幫扶活動。
“希望小屋”不僅給孤貧兒童提供生活學習的獨立空間,,還要提供精神層面的系統幫扶,。劉天東說,山東為每個孩子配套提供愛心志愿者結對跟蹤服務,,開展親情陪伴,、學業(yè)輔導、心理疏導,、心愿達成等志愿服務,,扶貧扶智扶志相結合,孩子未來有希望,,對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有重要意義,。
“希望小屋”建成前后對比圖
山東各地志愿服務機構還因地制宜推出多種服務。在“希望小屋”發(fā)起地泗水縣,,當地微公益協會配備“微愛媽媽”,,不定期登門指導、幫助孩子,。泗水縣微公益協會會長孫建濤說:“孩子需要什么,,我們就提供什么樣的服務,讓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目前,,共青團山東省委、山東省青聯已經組建團隊進行項目標準化體系建設,,制定了《“希望小屋”兒童關愛行動項目執(zhí)行手冊》,,對服務對象、工作目標、項目執(zhí)行,、籌款,、志愿者跟進等制定了詳細標準,對這一工程軟硬環(huán)境標準化進行規(guī)范,。劉天東說,,住進小屋的孩子愛惜這個獨立空間,主動打掃,,疊衣被……有的還督促家人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3
志愿幫扶,筑夢未來
隨著“希望小屋”進程加快,,資金管理,、支持協作、社會組織參與等推進機制基本建立,。劉天東說:“這一工程是關愛貧困家庭孩子成長的民心工程,,是凝聚社會愛心的公益品牌,要把志愿者后續(xù)服務作為項目‘下半場’抓緊抓實,。”
如今,山東省乃至全國范圍內的愛心企業(yè),、人士,、社會組織積極響應、踴躍捐款,。截至今年9月10日,,山東已募集資金1億多元。越來越多的孤貧兒童,,正在接受幫助,,感受關愛。
“希望小屋”工程是山東對希望工程的深化和拓展,,是從“校內”走向“校外”,、從“單一助學”到“全面發(fā)展”、從“普惠”走向“精準”的示范工程,,已經取得明顯成效,。
劉天東說,下一步將精心篩選并加大志愿者專業(yè)培訓力度,,提高幫扶水平,。“‘希望小屋’工程中真正體現潤物細無聲的就是志愿者結對跟蹤關懷,志愿者服務水平直接關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長,,未來要充分動員既有精力又有專業(yè)技能的社會組織參與進來,。”
“脫貧攻堅已經取得決定性進展,但孤貧兒童健康成長仍是長期的共性難題,。‘希望小屋’提供了新思路,,期待社會各界積極介入,,為孤貧兒童這個特殊群體奉獻一份愛心。”劉天東說,。
責任編輯:沙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