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地上是花燈,,飛到天上是風箏,!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2-02-22 10:08:40
喜氣洋洋的春節(jié)離不了五彩斑斕的花燈,。每到春節(jié)前后,,寒亭區(qū)的濰坊天成飛鳶魯奇花燈廠就格外忙碌,,接訂單,、安裝,,一直得忙到農歷正月十六,。2月21日,,記者采訪了解到,,這家花燈廠的花燈融入濰坊風箏元素,不斷創(chuàng)新花燈款式,,放在地上是花燈,,飛到天上是風箏,遠銷海內外,,深受客戶青睞,。
生肖虎造型的花燈。
今年花燈主題多為
生肖虎和冬奧會
2月21日,,記者走進位于寒亭區(qū)的濰坊天成飛鳶魯奇花燈廠,,一組組造型各異、色彩鮮艷的花燈擺在院中,。威風凜凜的老虎,,憨態(tài)可掬的熊貓,,風姿綽約的荷花,偌大的熱氣球……讓人仿佛置身夢幻世界,。
其中,,一款通體藍色的神獸造型花燈格外惹眼。這款花燈設計靈感來源于《山海經》,,是花燈廠負責人王永訓一筆一筆畫出來的,。王永訓說,今年客戶們要求設計的花燈以冬奧會和生肖虎為主,,其中僅生肖虎主題的花燈就設計了六十多組,。
山海經花燈。
元宵節(jié)過后,,大型花燈銷售逐漸平淡,,這里卻依然忙碌。“一年365天,,我們基本閑不著,,淡季時研發(fā)新產品,旺季時加班加點生產,、安裝,。”王永訓說,花燈制作從設計造型,、制作骨架、裝燈到裱糊,,每個步驟都不能馬虎,。一個普通花燈制作至少要花一周時間,精品花燈制作時間要翻番,。
獅子花燈,。
孔雀開屏花燈。
家庭作坊發(fā)展壯大
一年接單600多組
今年50歲的王永訓是濰坊花燈扎制的第16代傳人,,繪畫,、寫字、扎骨架,、裱糊,、裝配,樣樣精通,。他自幼對風箏,、花燈很感興趣,1992年開始扎制風箏,。元宵節(jié)前,,總有不少人找到他,,讓他幫忙做花燈。“那個時候只做宮燈,,比較簡單,。”王永訓說。
1996年冬天,,王永訓將風箏店搬到了楊家埠,。每年元宵節(jié)寒亭都會舉辦燈展,一些參展單位就找到王永訓,,讓他做有創(chuàng)意的花燈,。“風箏的工藝和花燈的工藝很像,我把兩者結合,,嘗試著做了一盞蝴蝶造型的花燈,,當年就獲了獎。”他說,。
從此之后,,王永訓開始同時扎制風箏和花燈,憑借精湛的手藝和巧妙的構思,,吸引越來越多的訂單找上門,。原來的家庭式作坊發(fā)展到十幾人的團隊,再到現在的百余人團隊,。如今,,王永訓的花燈通過網絡銷往全國各地,還經常受邀到泰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國家做花燈展,一年可以接到大大小小的訂單600多組,。
王永訓制作的龍花燈,。
融入現代技術手段
花燈能亮還能動
近年來,燈會上已經很少看到竹子做的花燈,,傳統的捆扎技藝已被焊接代替,。王永訓說:“用竹子可以做一些小的造型,但是做大型的花燈,,鋼筋的可塑性比較強,,還結實。”
更多現代技術手段的融入,,讓花燈變得生動活潑起來,。記者在現場注意到,不少花燈不僅閃閃發(fā)光,,還搖頭擺尾,,有些還播放著音樂,。
王永訓將濰坊風箏與花燈相結合,從款式創(chuàng)新,、改進材料等進行全方位提升,,讓原本五顏六色的濰坊風箏亮了起來。“花燈是風箏的衍生品,,放在地上是花燈,,飛到天上是風箏。”王永訓設計的花燈除了傳統的虎,、魚,、蝴蝶等造型外,還融入了新的創(chuàng)作主題,,并融入動漫,、萌寵元素,以吸引年輕人,。
在做好花燈發(fā)展的同時,,王永訓不忘傳承,多次走進校園,、社區(qū)教授花燈,、風箏的扎制技藝。他說,,現在公司內的員工基本都掌握了花燈的扎制技藝,,還有部分員工出去單干了,他希望更多的年輕人加入進來,,將花燈扎制技藝更好地傳承和發(fā)展下去,。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燕/文圖
實習生:范勝嘉
責任編輯:陳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