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森林航空消防工作回顧與展望:十年傾心磨一劍 千里林海筑長城
來源:大眾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22-04-20 09:24:57
2011年4月16日,、18日,在濟南市萊蕪雪野旅游區(qū)和長清區(qū)接連發(fā)生了兩起森林火災,,長清森林大火,,持續(xù)3天3夜,直接威脅到泰山安全,。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臨火場指揮滅火,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緊急調派M-26,、K-32兩架直升機參與滅火,,為撲滅森林火災發(fā)揮了關鍵作用,。
在總結“4.16,、4.18”森林火災撲救經(jīng)驗教訓的基礎上,省政府第102次常務會議研究決定,,成立山東省航空護林站,,并要求在2012年防火緊要期開展森林航空消防工作。在國家林業(yè)局和南方航空護林總站的大力支持下,,2012 年3月26日,,山東省舉行森林航空消防開航典禮,自此,山東省森林航空消防工作正式啟動,。
白手起家 艱苦創(chuàng)業(yè)
山東省航空護林站組建初期,,人是從幾個單位抽調過來的,沒有辦公場所,,只能分散在原單位辦公,,航期里租用機場附近的民房值班備勤。這些都不是緊要的,,關鍵沒有專業(yè)技術人員資質,無法正常開展業(yè)務,,最初的4年時間里,每年靠南方航空護林總站選派專業(yè)技術人員幫扶工作,。
2014年有了第一個飛行調度員資格,,2015年有了第一個飛行觀察員資格,就這樣,,7位平均年齡45歲的老林業(yè),,憑借著對青山綠樹的深情,摸索著和直升機打交道,,利用直升機巡護,、吊桶滅火,開始了艱苦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
從事森林航空消防的直升機是從通用航空公司連機組人員一起租來的,,有一個專業(yè)名詞叫“濕租”,因為航空護林站沒有條件買直升機,,更沒有飛行員,、維護人員和資質運營直升機。全國適合森林航空消防的直升機只有40架左右,,能在航期里爭取到一架大型直升機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有3年是協(xié)調使用某陸航團一架M-171直升機,進行森林滅火作業(yè)的,。隨著航期時間的拉長,,省政府購置了一架重型直升機后,這一局面才有所緩解,。
森林航空消防是一個邊緣學科,,從業(yè)務范圍劃分來說,它屬于民航中的通用航空中的農(nóng)林噴灑航空作業(yè)和搶險救災的業(yè)務范疇,。為了能夠適應這項任務,,航站就像蹣跚學步的孩子,跟全國的同行學,、跟機組人員學,,跟機場的管制人員學,慢慢掌握最基本的航空運行和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識。通過多年的努力,,山東航站已經(jīng)和軍,、民航建立了穩(wěn)定的工作關系和溝通機制,每年年底定期召開下一年度的空域保障協(xié)調會,,全省軍民航管制中心和各場站的管制服務單位都會參加,,遇到緊急情況各管制單位都會在第一時間提供空域保障服務,開辟了應急救援綠色通道?,F(xiàn)在,,當救援任務特別緊急的時候,山東航站已經(jīng)能夠獨立申報航線,、協(xié)調空域飛行,,做到快速響應,高效參與多種應急救援任務,。
敢嘗敢試 積極作為
敢于嘗試,,勇于作為是山東航站的一大特點。2014年冬-2015年春航,,山東航站在全國率先實現(xiàn)森林航空消防和森林防火期同步進行,,從11月1日開始到第二年5月31日結束,歷時212(3)天,。
2016年7月22日,,一架嶄新的龐然大物,世界上現(xiàn)役最大的M-26(70FW)直升機成功飛抵萊蕪雪野森林航空消防基地,,正式落戶山東航站,。這是全國首次由政府出資購置大型直升機專門執(zhí)行森林防滅火任務的壯舉,是我國森林防火史上一項開創(chuàng)性的舉措,。
購置和管理運營M-26直升機是一項復雜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歷經(jīng)談判簽約、購機審批,、政府采購,、監(jiān)造試飛、適航審查,、驗收交接,、跨國轉場、國籍注冊,、執(zhí)照申請,、入境清關,、托管運營等諸多環(huán)節(jié),。為了運營、管理好這架直升機,山東航站積極探索自有直升機高效運行管理機制,,制訂了《山東省森林航空消防M-26直升機聯(lián)合體托管合作協(xié)議》,、《山東省森林航空消防M-26直升機管理辦法》,為我國新形勢下森林航空消防工作開辟了一條新路子,。
2016年,,M-26(70FW)直升機完成浙江G-20峰會安保任務;2018年,,完成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安保任務,;2020年參加湖北省陽新縣富河干流率洲管理區(qū)葵賽湖潰口的封堵任務。在多省森林火災撲救任務中,,M-26TC(70FW)直升機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2017年開始,山東航站首次全年執(zhí)行航空森林消防任務,。從此,,全年365天、一天24小時都處在值班備勤之中,。同年山東省森林航空消防基地辦公樓開工建設,。
2018年1月,南方航空應急救援總站將煙臺市航空護林站納入管理體系,,為山東省第一個市級航站,。2019年,威海市,、泰安市應急管理局成立航空護林站,。
2019年機構改革以后,山東省航空護林站轉隸到山東省應急管理廳,,隸屬關系的轉變,,意味著由過去單一森林防火救援轉變到各種自然災害和事故災難為主的綜合航空應急救援上來。這一年的8月11日,,臺風“利奇馬”登陸山東,,受其影響,山東省壽光市發(fā)生多處堤壩決口,。遵照上級指令,,山東航站緊急調機,全力做好濰坊市壽光彌河堤壩決口的搶險救災工作,。使用兩架米-26重型運輸直升機,,一天投放325噸砂石材料,為封堵決口發(fā)揮了至關重要作用,。此次抗洪搶險救災,,首次實現(xiàn)了在國內(nèi)用直升機吊運石料封堵決口的歷史跨越,,得到了國家應急部及南北方總站的首肯。
2020年開始在煙臺市,、威海市進行春季森林航空消防作業(yè),。2021年濰坊市、臨沂市應急管理局成立航空護林站,,泰安市林-直3型機場開工建設,。以山東省森林航空萊蕪消防基地為中心,煙臺(棲霞),、威海,、濰坊(臨朐)、臨沂(費縣),、泰安(大汶口)森林航空消防基地為重點,,283處直升機野外停機坪為輔助的山東省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雛形顯現(xiàn)。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fā)《山東省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規(guī)劃(2020-2025)》,,從政府,、政策層面上為山東省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化建設發(fā)展提供了保障,為森林航空消防高質量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頑強拼搏 敢戰(zhàn)能勝
2012年3月開展森林航空消防工作以來,,截止到2021年底,山東航站共組織飛行2083架次4163小時,,參與森林火災,、防汛救災、海上救援等各類航空應急救援任務65起,,其中吊滅飛行426架次970小時,,灑水5566桶24976噸。其中包括1起城市火災和4起外省森林火災,。
2013年春航,,共撲滅森林火災5起,其中蒙山森林火災飛機灑水15桶,、22.5噸,,成功撲滅火場明火和煙點,成為山東航站參與撲救森林火災任務的首戰(zhàn)佳績,。其余4場火災均是直升機巡護過程中發(fā)現(xiàn)火災,,主動出擊消滅的。通過這4次滅火,,充分證明了飛機巡護的作用,,也證明了森林防火“打小、打早,、打了”基本原則的正確性和重要性,。
2014年3月14日,,煙臺牙山發(fā)生森林大火,山東航空站組織4架飛機參戰(zhàn),,在3天時間里,,共飛行時間45小時5分鐘,,吊滅作業(yè)飛行時間32小時35分,,灑水229桶(397.5噸),成為建站以后,,規(guī)模最大,、歷時最長、動用航空器最多的一次空中滅火行動,。
2015年3月24日,,煙臺昆崳山發(fā)生森林火災。25日凌晨,,兩架直升機立即趕赴現(xiàn)場,,灑水13桶,徹底撲滅了山火,。3月25日,,濟南市梯子山發(fā)生森林火災。剛剛完成滅火任務的兩架直升機立即返回萊蕪基地,,次日一早趕赴火場,,當日飛行10個架次,傍晚前將所有火點,、煙點全部撲滅,。創(chuàng)下了兩天轉場600多公里,撲滅兩起森林火災的記錄,。
2016年春航,,在蓬萊艾山森林火場,AS350B3(小松鼠)直升機單架次灑水102桶,,兩架次5小時灑水201桶,,創(chuàng)造了平均1.5分鐘灑一桶水的國內(nèi)最高記錄。在沂山火場,,小松鼠直升機飛行6架次11小時37分,,灑水260桶,平均2.7分鐘灑一桶水,,創(chuàng)造了森林航空消防歷史上的經(jīng)典案例,。
2018年,濟南,、泰安交界處發(fā)生森林火災,,4架直升機參戰(zhàn),,歷時4天,飛行37架次84小時40分,,灑水449桶約4145噸,,為山東航站單個火場吊桶灑水最多的一次。也是通過機群滅火,、空地配合,、協(xié)同作戰(zhàn)、快速高效處置森林火災的一次成功案例,。
2019年,,應急部南方航空應急救援總站要求山東航站調派1架M-26和1架M-171直升機,跨省支援山西沁源森林火災撲救任務,,機組和航站工作人員克服長途跋涉和地形不熟的困難,,不畏艱險,英勇參戰(zhàn),,以高超的滅火技術,,贏得國家森防指和當?shù)馗刹咳罕姷姆Q贊。
2020年,,參與處置青島小珠山,、煙臺牟平、威海榮成,、泰安新泰等森林火災,,當年執(zhí)行救援任務19次,創(chuàng)下連續(xù)作戰(zhàn)12天的歷史紀錄,,是建站以來參加撲救森林火災最多的一年,,是組織直升機參與撲救森林火災數(shù)量最多的一年。
勤學苦練 敬業(yè)奉獻
森林航空消防突出的是“快”字和“準”字,。實現(xiàn)這一目標,,達到快速出擊、對火場實施精準滅火目的,,不但需要敢打必勝的航空救援精神,,更需要過硬的應急救援本領。
為了提高應急響應能力,,山東航站總結出“巡護申報,、應急申報、演習申報”三種情況下的申報模式,;為了科學高效撲救森林火災,,山東航站總結出“三個協(xié)同配合”工作機制,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規(guī)范,、快速響應,、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模式,。從接到通知到飛機出動,平均準備時間一般只需30多分鐘,。這30多分鐘時間里,,要確認火災地點,完成進行圖上作業(yè),,查清火災地點的經(jīng)緯度坐標,,通知機組做好起飛前的所有準備,向軍民航空管部門申報飛行計劃,,落實前方機場,,協(xié)調飛機降落和加油事宜,,向當?shù)貥I(yè)務主管部門核實水源情況等,。如果不是晝夜值守,提前準備,,苦練業(yè)務,,很難做到這一點。
飛行觀察既是體力活,,又是專業(yè)技術活,。飛行觀察員隨機飛行,要練就一雙“千里眼”,,觀察火情,,判斷火場位置,確定灑水地點,;還要練就一對“順風耳”,,要把火場信息傳輸?shù)降孛嬷笓]部,還要把地面指揮部的指令傳達給機組,,落實到行動上,。為了提高搶險救災能力,大家設置臨時航線,,模擬復雜火場,,安排實戰(zhàn)演練,在不同風速,、地形,、地勢等復雜條件下進行訓練,探討不同火場位置,、飛行角度,、飛機高度、吊桶懸掛,、風力風速等多因素條件下吊桶滅火準確率性,,創(chuàng)造了多次“點穴式”滅火奇跡,。
2020年,山東省航空護林站更名為山東省航空應急救援中心(山東省航空護林站),,負責全省自然災害和事故災難的空中救援任務,。面對不同的災情,大家在實戰(zhàn)中“敢于摸著石頭過河”,,在平時訓練中“自我加壓未雨綢繆”,,多個救援科目走在全國前列。
再接再厲 不負期望
十年風雨護林路,,一片深情貫長虹,。面對“全災種、大應急”的形勢和任務,,大家不敢有絲毫的自滿和懈怠,。充分發(fā)揮航空應急救援響應速度快、機動能力強,、救援范圍廣,、救援效果好、科技含量高的優(yōu)勢,,筑牢人民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空中屏障,。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密切關注氣候變化和高森林火險風險情勢,,晝夜值守,嚴陣以待,,當好人民群眾的“守夜人”,。“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山東航空應急救援中心佇立新的十年,、新的起點,更加意氣風發(fā),,斗志昂揚,,心中已經(jīng)描繪出一幅展新藍圖。
加快山東省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步伐,。合理布局市級森林航空護林站,,建設以森林航空消防為重點,兼顧主要自然災害和災難事故的救援基地,,形成1小時可以到達的全省航空應急救援網(wǎng),。加快泰安市、煙臺市全功能航站和森林消防機場建設,增強全省航空應急救援能力和水平,。在森林火災重點區(qū)域,,合理布置野外停機坪和臨時起降場、建立固定的野外航油保障關系,。
完善更加順暢的航空應急救援空域保障機制,。強化航空軍民航信息溝通、業(yè)務指導,、安全監(jiān)督協(xié)調機制和定期空域服務保障協(xié)調機制,,不斷提高森林消防巡護、空中偵查水平,,加強航空預警,、預防能力。固定一批通用機場建立長期的合作,、保障關系,,配備航空消防、氣象保障,、航油儲備,、夜間助航等保障設備,。把森林航空消防萊蕪基地建設成集航空應急救援訓練,、培訓、演練,、保障,、服務于一體的綜合航空應急服務基地。
不斷壯大航空應急救援技術手段,。建設航空應急救援空地實時傳送系統(tǒng),、遠程信息傳送系統(tǒng),提高森林火場救援現(xiàn)場的科學決策和救援力量的合理調配水平,。配置多災種救援配套技術手段和技術設備,。提高重載吊裝、遠程偵查,、查打一體等應急救災能力的技術力量,。
強化科學技術支撐能力。針對不同災種的航空救援科目,,開展相關科學研究,,制訂符合航空安全要求的不同救援科目專業(yè)技術規(guī)程;探討更加高效的科學救援新技術,。加大專業(yè)技術培訓,、培養(yǎng)各種專業(yè)技術人才,構建一支能夠完成多種救援任務的實戰(zhàn)技術隊伍、后勤保障隊伍,、指揮管理隊伍和科研創(chuàng)新隊伍,。
空中一小步,地面已經(jīng)年,。山東省航空應急救援中心堅定信念,、勤學苦練、刻苦鉆研,,進一步提升應急,、應變、應戰(zhàn)能力,,努力錘煉一支拉得出,、用得上、打得勝的航空應急救援尖兵,。
?。ㄍㄓ崋T 劉和風 徐加虎)
責任編輯:陳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