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票社訪票友 | 從零開始 琴師張智三十載寄情京胡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2-12-08 15:45:09
濰坊日報社濰坊融媒訊 京劇是國粹,,而京胡是為京劇聲腔伴奏的核心樂器。在濰坊票友圈里,,64歲的琴師張智小有名氣,。他受教于京胡圣手張繼厚,自己苦練加鉆研,,翻琴譜,、辦專場、錄伴奏與票友分享,。與京胡相伴三十載,,陶冶了情操、結(jié)交了朋友,、豐富了生活,。
張智。
操琴琴師演員配合默契
走進奎文區(qū)福壽東街與新華路交叉口附近的一家琴行,,嘹亮高亢且極富穿透力的京胡聲傳來,。64歲的琴師張智擔任主弦,京胡,、月琴,、京二胡等齊奏,帶唱演員站在中央,,《蝶戀花》《鎖麟囊》《追韓信》等選段輪番登場,,各流派、各行當,,月琴學(xué)員練習(xí)什么段子,,胡琴就帶練什么。張智根據(jù)劇目,,用不同的指法,、弓法以及揉弦、打弦,、滑音……表現(xiàn)人物情感的變化,,還時不時根據(jù)演員所唱,及時指示月琴和京二胡進行強弱,、快慢處理,,默契的配合讓選段更加精彩。
張智(左二)帶練現(xiàn)場。(資料圖)
張智除每周一次帶練月琴學(xué)員外,,逢天氣晴好,、恰好時間允許的上午,他會提著京胡到家附近的口袋公園里拉琴,,吸引了一眾票友,,還美其名曰“三得大自然票房”,曬太陽,、吸鮮氣,、練琴功,,是為“三得”,。
三十載與京胡相伴,張智辦過京胡專場,,全市票友大型活動的樂隊里總少不了他的身影,,在票友圈里已是小有名氣。而他與京胡的緣分,,則始于一個偶然的機會,。
琴緣初見老師暴露“成色”
初識京胡,是在1991年的一個冬日,。33歲的張智在坊子農(nóng)村偶遇一位老頭,,坐在墻根底下拉京胡,優(yōu)美的琴聲深深地吸引了他,,就這樣“愛”上了京胡,,有了學(xué)習(xí)的想法。1992年回到城區(qū)后,,張智付諸行動,,可對京胡、京劇兩眼一抹黑,,不知該向誰學(xué)習(xí),,便四處打聽,朋友把他推薦給濰坊藝術(shù)學(xué)校高級講師,、李慕良先生的弟子張繼厚,。
初見老師的那一幕,張智至今記憶猶新,。那天,,朋友把他領(lǐng)到張繼厚老師的辦公室,老師二話沒說,,從木柜里拿出一個皮包,,拉開拿出一把京胡,張智很驚訝,世間竟有這么高級的京胡,。張繼厚說:“你拉一下我聽聽,。”張智再三推托說自己不會,張繼厚說:“你不拉,,我怎么知道你是什么水平,?”
張智小學(xué)音樂課上學(xué)過二胡,會拉一首《東方紅》,,可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此后再沒摸過,還不識簡譜,,見了京胡才發(fā)現(xiàn),,跟二胡完全不一樣??衫蠋熢谇?,他只能硬著頭皮坐下來,“吱啦吱啦”拉起來,,他不知道怎么握琴,,不知手應(yīng)該放在哪里,拉得滿頭大汗,,眼睛都睜不開了,,到底拉的什么曲、什么音,,他全然不知,。張繼厚見到了學(xué)生的“成色”,上前手把手教起來,,告訴張智手指位置,、指法運用,讓他回去練,。
張智(左一)帶練現(xiàn)場,。(資料圖)
琴癡訪琴師翻琴譜技藝提升
自此以后,每到下班,、周末,,張智就消失在同事們眼里,推掉一些不必要的活動和應(yīng)酬,,全身心沉浸在京胡中,。在家里拉琴,為了避免打擾到鄰居,,他把京胡別上筷子,,聲音就會小些,。女兒提出“抗議”:爸爸只要在家,除了吃飯,、喝水,、睡覺,就剩下拉京胡了,,如今外孫女也拿同樣一套話來形容姥爺?shù)纳?。兜里揣著錄音機,走到哪聽到哪,,每學(xué)一個選段,,他都先學(xué)唱,再跟著錄音一遍遍拉琴,,摸索指法和弓法,,練好了再跟演員合。
步入中年的張智沒有基礎(chǔ),,學(xué)起來有點吃力,,好在有張繼厚手把手傳授技藝,,他憑著悟性,、勤學(xué)苦練,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chǔ),,后來受工作性質(zhì)和居住環(huán)境影響,,曾一度把精力轉(zhuǎn)移到了學(xué)打乒乓球上,直到退至二線后,,才把精力重新轉(zhuǎn)移回京胡上,。
除向張繼厚老師學(xué)習(xí)外,張智還先后受到濰坊其他專業(yè)琴師的指教,,曾多次拜訪北京,、上海等地京胡名家及戲曲院校、院團的教授,、琴師……廣泛汲取精神營養(yǎng),,京胡水平提升很快。
“不同流派有各自的唱腔,,同一個選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唱法。”張智說,,一出《空城計》,,有楊派、余派,、馬派,、奚派,、言派等不同的唱法,如果用一種拉法,,很難伴奏,,無法更好地適應(yīng)演員的演唱,,“這也許就是京劇的魅力吧”,。他自2008年開始自己翻譜子,每翻一個選段,,他都是先了解劇情,、背詞、學(xué)唱,,聽著伴奏翻譜,、整理,這個過程中需要一遍遍聽,,不斷地作標記,。至今,他整理的三大本曲譜涵蓋生,、旦,、凈三個行當?shù)?00余個選段。每次伴奏前,,他都會問演員唱的是哪個流派,,然后調(diào)整譜子,復(fù)印發(fā)給樂隊成員,,再合練,。
張智(前右一)參加微電影拍攝。(資料圖 受訪者提供)
琴藝“承包”樂隊錄制伴奏
張智和彈月琴的王美玲搭檔20余年,,配合默契,。今年他們有了新的想法與創(chuàng)意,想發(fā)揮特長,,錄制伴奏帶,,方便更多票友。“網(wǎng)上伴奏調(diào)門,、板式五花八門,,有些并不適合票友。”張智說,,因為疫情活動人數(shù)受限,,他們想到了為演員錄制伴奏。這一想法得到市京劇協(xié)會主席李全忠的大力支持,,并提供錄音設(shè)備,。
今年5月12日,,倪寶華司鼓,張智拉京胡,、京二胡,、三弦,王美玲彈月琴和中阮,,他們利用半天時間錄制了《龍鳳呈祥》《鎖麟囊》《白蛇傳》《蝶戀花》《嫦娥奔月》五個選段的曲子,。初試效果不錯,9月20日,,兩人再次錄制,,邀請王永強司鼓,張智拉京胡,、京二胡,、三弦,王美玲彈月琴,、中阮,、大阮,兩人幾乎“承包”了整個樂隊,,六件樂器兩兩登場,,錄了三遍,最終合成的效果達到預(yù)期,,“我倆配合時間較長,,平時練得多,都是一遍成功”,。
對這兩次嘗試,張智很滿足,,愿跟更多票友分享國粹藝術(shù),。他 情系京胡,深諳藝無止境的真諦,,孜孜以求,,不斷進取。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齊英華/文圖
責(zé)任編輯: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