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嶺上石榴紅——興安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紀實
來源:濰坊新聞網 發(fā)布時間:2023-07-09 11:35:43
夏日,,是石榴花開的時節(jié),。
縱目四顧,興安嶺上,,到處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漫步其中,,錯落有致的亮麗民居、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互幫互助的鄰里關系……處處展現著各民族相親相愛的動人畫面,。
“唱響新時代”活動走進烏蘭浩特市,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各民族群眾在興安盟相鄰而居,,親如一家。
1947年,,黨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成功實踐,,為內蒙古興安盟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奠定了堅實的根基。從此,,紅色基因,、民族團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深植興安大地的肌體,,成為流淌在各族兒女血脈中的遺傳因子,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不竭動力,。
如今,,關于民族團結的故事仍在繼續(xù)。近年來,,興安盟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鍥而不舍落實“五大任務”和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qū)”兩件大事,在全國率先提出并創(chuàng)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盟,,為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內蒙古新篇章扛起興安盟責任,、展現興安盟作為。
同心同鑄 聚焦主線強引領
盛夏時節(jié),,在興安盟科右中旗高力板鎮(zhèn)老公司嘎查的玉米地旁,,忙完農活的村民們圍坐在一起,不時發(fā)出歡笑聲和掌聲,。原來是科右中旗“家門口嘮嗑隊”宣講員麥拉蘇來找大家“嘮嗑”了,。
“十幾年前咱這都是土路,一下雨就誤車了?,F在你看看,路都是水泥路,,還有住的房子也都變成了磚房,,所以咱們各民族的兄弟們得一條心,在黨的領導下,,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大家有沒有信心?”“有,!”
麥拉蘇聲情并茂地講,,老百姓津津有味地聽。作為嘎查駐村第一書記,,2021年底麥拉蘇加入了鎮(zhèn)里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會,,田間、炕頭和農牧民兄弟“拉家常”成了他的日常工作,。
這是科右中旗“家門口嘮嗑隊”,。
2021年8月,興安盟創(chuàng)新成立了覆蓋盟旗鄉(xiāng)村四級的1088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會,,以“三學一帶一創(chuàng)”為主旨,,開展“石榴籽同心筑夢”主題系列活動萬余場、覆蓋各族干部群眾超百萬人次,。
烏蘭浩特市各族群眾在烏蘭牧騎宮開展文化活動慶國慶,。
興安盟充分運用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中心,、促進會、宣傳教育基地,、實踐創(chuàng)新基地“四個平臺”,,深入開展“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團結奮斗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qū)”群眾性教育實踐活動,深入挖掘和大力宣傳民族團結生動故事和感人事跡,,營造全區(qū)域覆蓋,、全方位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濃厚氛圍。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民族地區(qū)各項工作的主線。興安盟堅決扛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政治責任,,推動所有工作都緊緊圍繞,,毫不偏離這條主線,出真招,,求實效,,探索實施盟委書記專題談話制度,不打招呼,、不設題目,、不定期抽選旗縣市黨委政府和盟直重點部門主要負責同志“面對面”談話,抓住關鍵,、推動責任落實,。
“到底有沒有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面對面一談就知道,。”興安盟教育局局長張仲春是全盟第一個被書記專題談話的盟直部門負責人,,他表示,抓好民族工作的責任重大,,通過書記談話制度,,全盟各級各部門更加重視民族工作,在實際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成效,,給基層同志帶來的示范意義也顯而易見,。
同夢同行 共繪團結好愿景
“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寫字要認真,,做人要真誠……”在書香,、墨香滿校園的興安盟紅城小學,每逢開學季,,孩子們都要在石榴園上開學第一課,。
如今,像紅城小學這樣的“小石榴籽社團”已經覆蓋興安盟所有中小學,。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興安盟加強各民族文化傳承保護,、交融創(chuàng)新,守護好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91歲老戰(zhàn)士在石榴園給孩子們上愛國主義民族團結課,。
興安盟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融入特色課程中。
興安盟充分挖掘運用“一館十址”等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精神血脈。反映興安盟各族群眾脫貧攻堅題材的電視劇《楓葉紅了》在中央電視臺黃金時間播出,,取材三角山哨所真實故事編創(chuàng)制作,、反映各族軍民共同守邊戍邊的電影《守望相思樹》獲中國電影華表獎。此外,,創(chuàng)作《生生不息的贊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等一批文藝作品,,盡顯紅色興安的新魅力。
暑假來臨,,走進科右前旗科爾沁鎮(zhèn)平安村番茄公社,一棟棟粉墻黛瓦的徽派建筑錯落有致,,相映成趣,。不時有三三兩兩的游客前來游玩、休憩,。
這是科右前旗番茄公社,。
這是科右前旗番茄公社。
“我們番茄公社通過沉浸式鄉(xiāng)村游,、研學游的方式,,不僅讓平安村成為全域旅游特色打卡地,也成為了全盟實施各族群眾互幫互助,、互嵌式發(fā)展的樣板,,讓鄉(xiāng)親們一起想、一起干,,日子越過越紅火,。”番茄公社負責人,、“曉景計劃”帶頭人齊曉景說。
興安盟將紅色游,、生態(tài)游,、鄉(xiāng)村游、研學游融合在一起,,讓各族群眾在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旅游體驗中由衷感黨恩,、堅決聽黨話,堅定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
一處又一處自然風光,,一個又一個文旅項目,聚沙成塔,,匯聚成“與山盟 與水盟 與興安盟”,,凝結成各民族兄弟姐妹同夢同行的強大動力。
同創(chuàng)同享 幸福之花正芬芳
“我們一家兩代人從伐木裝車工到護林員,,一直守候著這片森林,。”朱亞斌是阿爾山林業(yè)局天池林場護林隊隊長,他的父親曾經是一名伐木工,,回想起往事他記憶猶新,,“覆蓋著厚厚白雪的森林,嗡嗡作響的鋸子聲回響山間,,仿佛就在昨天,。”2012年,阿爾山成為內蒙古率先實現國有林場全面停伐的林區(qū),,朱亞斌和9.8萬林業(yè)工人由砍樹人轉為看樹人,。
還是這片林,朱亞斌和家人經營起“林家樂”,,從3間木頭房子發(fā)展到17個房間,,年均收入30萬元,找到了林下生金的新路子,。“我們放下斧頭,,開起了旅店、當起了導游,。一片林,、一家人、一條心,,中華民族一家親,。”朱亞斌說。
興安盟堅定不移走好以生態(tài)優(yōu)先,、綠色發(fā)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fā)展新路子,,堅持把生態(tài)優(yōu)勢轉化為發(fā)展優(yōu)勢,,讓各族群眾享受到更多“綠色福利”。
這是老頭山云海風景,。
烏蘭毛都草原水草豐美,、牛羊成群。
這是興安盟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興安盟森林覆蓋率和草原植被蓋度達到33.4%和75.4%,、分別高于全區(qū)10個和30個百分點,成為全區(qū)唯一同時獲得國家生態(tài)文明建設示范盟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chuàng)新基地稱號的盟市,。
盛夏時節(jié)的興安盟,,千畝花海綻放、萬畝稻浪飄香,。農區(qū)變景區(qū),,農田變公園,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守著稻田致了富,。
眼下,,扎賚特旗綽勒銀珠米業(yè)有限公司水稻種植基地已經披上綠色新裝,公司董事長樸成奎和社員們開始了夏季田間管護工作,。“很早我就有一個夢,,就是在綽爾河畔的黑土地上,和各民族兄弟一起種好水稻,,聞著稻花香,、吃上白米飯、過上好日子,。”樸成奎如是說,。
樸成奎是扎賚特旗音德爾鎮(zhèn)鮮光村一名勤勞質樸的朝鮮族農民,也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他帶領當地漢族,、蒙古族、滿族各民族兄弟姐妹種植水稻40多年,,摸索出綠色有機水稻種植門道,打響了北方金稻·綽勒銀珠金字招牌,,越來越多的鄉(xiāng)親跟著他實實在在地捧起了“金飯碗”,。
這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王淑琴。
以點串線,、以線連片,、以片帶面,鮮艷奪目的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綻放在興安盟大地上,。興安盟先后創(chuàng)成11個國家級,、59個自治區(qū)級和221個盟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qū)示范單位。涌現出了全國脫貧攻堅楷模白晶瑩,,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王淑琴,、云峰、樸成奎等民族團結先進模范人物,。
同治同樂 進步之果結滿園
在多民族聚居的興安盟,,民族團結就像陽光和空氣一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已深深融入各民族的血脈。
“烏蘭毛都我夢中的家園,,心中的思念永遠的搖籃……”把青春奉獻在北疆草原上的天津知青王力,,是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個人獲得者。她56年守護著烏蘭毛都草原和她的孩子們,,兩次拒絕選調回城的機會,。她用半個世紀的堅守影響著身邊一代又一代人,守護草原,,守衛(wèi)邊境線,。
紅艷艷的民族舞蹈彰顯民族團結的華麗篇章。
草原額吉王力(左一),。
走進興安盟扎賚特旗阿爾本格勒鎮(zhèn)瑞秋農牧專業(yè)合作社黑木耳種植基地,,村民趙國軍和妻子嫻熟地采摘著木耳。幾年前,,趙國軍還是建檔立卡戶,,戴著貧困戶的“帽子”,難談幸福更難找媳婦,。在扎賚特旗阿爾本格勒鎮(zhèn)瑞秋農牧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馬和平的幫助下,,趙國軍種起了黑木耳菌棒,不但成功脫了貧,,還娶了媳婦,,過上了幸福生活。理事長馬和平是一位80后蒙古族青年,,多年來,,他帶領各族群眾種植黑木耳菌棒,讓小小的黑木耳成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接力棒”,,目前輻射帶動600余戶農牧戶種植黑木耳,,帶動1200余人就業(yè)增收。
在瑞秋農牧專業(yè)合作社黑木耳種植基地,村民趙國軍正嫻熟地采摘著木耳,。
興安盟141萬各族群眾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成百上千個“石榴籽家園”、“最美石榴籽家庭”將“北疆楓橋 善治興安”品牌擦得越來越亮,,激勵著興安各族兒女共守祖國邊疆,、共創(chuàng)美好生活。
興安盟各民族群眾守望相助,。
立足新時代,,站在新起點。興安盟各族人民始終心向黨,、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在連續(xù)兩次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盟”基礎上,,開啟了創(chuàng)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盟的新征程,在全國率先制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創(chuàng)建體系,,全盟各族干部群眾勠力同心,、團結奮斗,凝聚起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qū)”的磅礴力量,,共同唱響同心筑夢的時代樂章,。
(來源:興安日報)
責任編輯:陳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