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濰坊“第一網”生猛海鮮,,出發(fā),!
來源:濰坊新聞網 發(fā)布時間:2023-09-02 09:45:51
濰坊日報社濰坊融媒訊 9月1日上午10時,,壽光市羊口中心漁港內百船林立,紅旗飄揚,,一片歡聲笑語,,沉寂了4個月的漁港此時也變得熱鬧非凡,大大小小百余艘漁船排列整齊,,整裝待發(fā),。漁民們正積極做好開海捕撈作業(yè)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檢查發(fā)動機,、修補漁網,、保養(yǎng)漁船、儲備生活物資……
“今年,,我們成立7個漁船安全檢查組,,嚴格按照‘檢查一艘、整改一艘,、放行一艘’的要求,,實行‘過篩子’安全體檢,有安全隱患的船只禁止出海,。”壽光市海洋漁業(yè)發(fā)展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船上船員包括廚師全部要求持有船員證。目前,,壽光市有300余艘漁船符合出海條件,。
壽光市海洋漁業(yè)發(fā)展中心工作人員對漁船進行安全檢查。通訊員 張梁田 攝
“許船長,,滅火器,、救生服這些東西都要配足帶齊,新配的衛(wèi)星電話,、小北斗等通信工具也別忘了再檢查一遍,。”10時30分,壽光市海洋漁業(yè)發(fā)展中心工作人員登上了魯壽漁60317的漁船,,開展最后一輪安全檢查工作,。工作人員仔細檢查了漁船上的消防設施,、通信、電氣設備,、救生設施等,,確保漁船不“帶病”出海,每艘漁船都能平安出航,、平安歸來,。
此時,魯壽漁60317漁船船長許彥修也在做著出海前最后的準備工作,。記者看到,,魯壽漁60317漁船的船艙中已經備齊各種日常生活用品、面粉,、蔬菜,、飲用水等。
船員們備齊生活用品準備啟航,。通訊員 付冰川 攝
“已經盼了好久了,,我們早早就對漁船進行了檢修,確保安全出海,。”許彥修對記者說,,他們在黃渤海區(qū)域作業(yè),主要捕撈鲅魚,、黃魚等,,最多五六天就返航,有的船只可能遠航一個月,。在海上捕撈,,他們要抵御風吹日曬、浪涌船晃等危險情況,,甚至凌晨也不敢輕易休息,,吃飯也是在工作間隙,只為爭分奪秒多捕撈多創(chuàng)收,。
在靠近岸邊的一艘漁船上,,今年50歲的“船東”丁洪慶正在查看隨船漁具,其他船工有的在忙著輸送冰塊,,有的在把新鮮蔬菜,、肉蛋等生活物資搬進船艙,這是他們在海上四五天的食物,。
船員們將冰塊裝入船艙,。通訊員 付冰川 攝
“我們船上準備了800個周轉箱、30噸冰塊,這次出海,,至少要在海上漂蕩四五天,,所以開海前半個月就開始檢修漁船,把生活物品準備齊全,。黨委政府也很關心我們漁民,,提前給我們上了安全生產‘開工第一課’,進行了消防,、環(huán)保等檢查,,確保出海安全。”丁洪慶說,,“今年的海鮮價格一直都很好,,期待今年第一捕能有個好收成。”
因為是開海后的“第一網”,,為有個好彩頭,,各漁船紛紛提前準備了生產工具,、生活用品,,對船只進行了檢修,期待著滿載而歸,。
唐明三正在整理漁網,。
“船東”唐明三一邊指揮著船員整理漁網,一邊和記者聊起了家常,。唐明三古銅色的皮膚是15年來出海作業(yè)留下的印記,,他滔滔不絕地講述著開海的故事:“休漁制度讓漁業(yè)有休養(yǎng)生息的時間,現(xiàn)在我們的日子又紅火起來了,。”
百舸入海,,開啟新一輪“耕海牧漁”。
中午12時,,一位漁民揮舞著手臂興奮地大喊了一聲“開海嘍”,。伴著徐徐海風和汽笛的鳴叫聲,為期四個月的黃渤海伏季休漁期正式結束,。在震天的鞭炮聲中,,一條20多米長的漁船率先駛離海岸,轟鳴的馬達聲打破了海面的沉靜,,300余艘漁船魚貫而出,。漁民們開足馬力駛向蔚藍大海,開啟新一輪“耕海”作業(yè),。
300余艘漁船魚貫而出,。
據(jù)介紹,中型漁船一般會在海上持續(xù)作業(yè)三天到五天,預計在9月3日之后便會有中型漁船陸續(xù)靠岸,,屆時市民便能購買到新鮮的海鮮,。少數(shù)在近海捕撈的小型漁船能提前一兩天返回碼頭,帶著開海“第一網”生猛海鮮上岸,。接下來,,活蹦亂跳的魚蝦、螃蟹等海鮮將陸續(xù)鮮活上桌,,“白天撈上船,,晚上捧上桌”的嘗鮮模式將再一次啟動。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瑩/文圖視頻
責任編輯:陳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