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月、豐糕,,濰坊中秋習(xí)俗里少不了的美食
來源:濰坊新聞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23-09-10 14:06:02
濰坊日報社濰坊融媒訊 中秋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自古便有吃月餅的習(xí)俗,除了吃月餅,,在濰坊還有很多傳統(tǒng)習(xí)俗,。“月”是部分濰坊人團圓宴上的傳統(tǒng)面食,金寶面月延續(xù)了老一輩的制作工藝,,傳承老濰縣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而在臨朐,豐糕也與月餅幾乎平分秋色,。
金寶面月
捏一個面月
憶起兒時快樂中秋夜
“念月了,,念月了,一斗麥子一個了,。念月餅了,,好年景了。念扒谷(窩窩頭)糇了,,蓋瓦屋樓了,。念煎餅了,騾子馬子一大天井了,。”在老濰縣,,中秋節(jié)時,,人們有著自己獨特的民俗習(xí)慣——“念月”和做“月”。
“月”是一種面食,,據(jù)說是為了紀念嫦娥,。“月”制作復(fù)雜,刻花,、做花、造型等,,各工序均為純手工制作,。
我市美食作家于家干告訴記者,濰縣進士梁文燦(1869—1928)的《蝶戀花·中秋》基本概括了濰縣過中秋的習(xí)俗,。這首詞中的棗餅就是“月”,,分三層,兩層面餅,,中間是大棗,,面部云肩上制作各種形狀的面塑作品,有小兔子,、小鳥等小動物和象征吉祥的花卉,,其間點綴大紅棗。中秋晚上“念月”,,全是憧憬與祝福,。“亭亭火樹蒿燈轉(zhuǎn)”,蒿燈是指用蒿子做成的燈,,孩子們有的“念月”,,有的拿蒿燈滿街轉(zhuǎn),星火閃爍,,煙霧繚繞,,伴著孩子朗朗的“念月”聲,呈現(xiàn)出節(jié)日夜晚的歡樂氣氛,。放完蒿燈,,回家開始分享供“月”神的供品,全家團圓,,其樂融融,。
2020年,金寶面月制作技藝入選第六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由于做“月”工序復(fù)雜,,制作起來比較費工夫,該項目第四代傳承人成雪潔為了更好地傳承這項技藝,,將其進行規(guī)?;a(chǎn),,延續(xù)老一輩制作技藝,堅持手工制作,,麥香味,、棗香味濃郁。如今,,中秋臨近,,金寶面月的銷量更是與日俱增,不僅本地人紛紛購買,,還有很多外地人從網(wǎng)上訂購,,品嘗最正宗、最傳統(tǒng)“月”的老味道,。
臨朐豐糕
咬一口豐糕
寓意年年豐收步步登高
在臨朐縣很多鄉(xiāng)鎮(zhèn),,每到中秋節(jié),有一種食品與月餅幾乎平分秋色,,它就是豐糕,。豐糕由糯米、白糖,、青紅絲,、花生油等加工而成,香甜可口,,油而不膩,,深受當?shù)匕傩障矏邸?/p>
這段時間,臨朐廣通食品有限公司內(nèi)非常忙碌,,工人們除了加工制作各種蛋糕,、桃酥等糕點,還在忙著制作豐糕,。“平時我們不做豐糕,,只做其他糕點,但每年中秋節(jié)前豐糕的需求量大,,每天要生產(chǎn)數(shù)百盒豐糕,。”該公司負責人張軍海說,每年中秋節(jié),,豐糕是許多臨朐人必備的食品之一,,走親訪友都會帶上兩盒。雖然禮物談不上貴重,,但它寓意好,、口感好。
“豐糕用的是糯米,選用上等糯米泡好,,經(jīng)過40多天持續(xù)發(fā)酵,,將發(fā)酵好的糯米進行晾曬,再磨成粉狀,,和面,、壓面成型,然后再用油炸,,上案子擠壓成型,,最后撒上白糖、青紅絲后切塊,。”張軍海說,,豐糕的用料非常講究,而且一直堅持手工制作,,保持傳統(tǒng)老味道,。
“豐糕,,豐糕,,年年豐收,步步登高,。”臨朐縣五井鎮(zhèn)的馮先生說,,中秋節(jié)買上幾盒豐糕,年輕的圖個喜慶,,年老的圖個吉利,。他記得,小時候的豐糕包裝是一張印有“豐糕”字樣的紅紙,,細繩一捆,,四四方方。現(xiàn)在用食品盒包裝,,外觀變得更加精美,,但不變的是豐糕的老味道。打開包裝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一層白糖,,白糖里摻雜著幾條青紅絲,層次清晰又相互輝映,。“小時候特別喜歡吃這層白糖,,咬上一口,軟糯香甜,,就像現(xiàn)在的沙琪瑪,。”馮先生說。
至今,,臨朐縣還保留著中秋節(jié)買豐糕的習(xí)俗,,晚輩在買月餅的同時,,也會買些豐糕送給長輩以示敬重。中秋佳節(jié),,全家人圍坐在餐桌前,,品嘗著月餅、豐糕,,享受著甜蜜幸福的生活,。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曉梅/文圖
責任編輯:封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