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濰坊新聞網 發(fā)布時間:2024-01-19 11:26:27
我的家鄉(xiāng)有故事
◎牛鐘順
“梁祝”的故事幾近婦孺皆知,,一說就發(fā)生在我的家鄉(xiāng),。我的家鄉(xiāng)區(qū)劃屬于安丘市,與諸城咫尺相隔,。在界河即渠河的北岸,,于我所在村莊西面一公里,有一座“梁祝”墳塋,。而被譽為“文官御史祖,,一代帝王師”的竇光鼐的墓冢,距我的老家也僅有幾里地,。
關于“梁祝”的傳說,,可謂流傳廣且久遠,其內容也基本相同,。說的是祝員外之女祝英臺女扮男裝與梁山伯同窗共讀三年,感情篤深,,?;丶視r曾向梁托言為妹妹“小九妹”作媒而許婚。梁回家后方知祝即是“小九妹”,,便欣然前往提親,。誰知祝父已將英臺另許秀才馬文才,,英臺抗婚不從,兩人在封建禮教壓迫下,,先后殉情而死,,化為一雙蝴蝶。想來此傳說之所以能經久不衰,,主要是因為其體現了古代人民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吧,。
而在我們本地的“梁祝”傳說中,歷來認定梁,、祝二人俱是渠河對岸的諸城人,。相傳這個傳說最早始于晉代或南北朝時期。現在如果去位于諸城市相州鎮(zhèn)的梁山屯村,,依然會聽到那里的老人們聲稱,,梁山伯就是他們屯里的人。相傳梁山伯的乳名叫伯孩兒,,自幼體弱多病,,家中早年富裕后敗落,僅供山伯上了三年學堂,。梁與祝的求學之地,,一說是在村東南的小梁山上,舊時的學堂遺跡尚存,;一說是在現在的諸城市石橋子鎮(zhèn)都吉臺村,。同窗三載的梁、祝二人私定終身,,十八里相送就是送到今天石橋子鎮(zhèn)的石橋上,。后來,當梁山伯得知祝父違背女兒意愿,,已將英臺強行許配馬文才后,,相思成疾。梁病入膏肓之時,,囑其母自己死后不到別處安葬,,就埋在里丈河北崖。因為他知道馬文才家在如今的安丘市官莊鎮(zhèn)馬家莊子村,,英臺出嫁必經此地,。此其一。
其二,,在石橋子鎮(zhèn)的祝家樓村,,村人亦稱祝英臺是該村祝員外之女。據稱祝家共三支,英臺排行第九,,小名九紅兒,。當時祝家樓共有四座樓,位于村子的四個角上,,東北角的樓就是祝員外的棲居之地,。祝員外為英臺許下婚事后,英臺三日不食,,至出嫁上轎時方提出必走里丈村北,,否則絕不上轎。但該村祝姓村民歷來矢口否認有英臺其人,。多少年來,,凡是表現“梁祝”內容的戲劇、電影,、鼓詞等,,一概不準進村演出,也不許祝姓村人到外村聽看,。因為祝家認為,,本族出了這樣一位女子,(在舊社會)有辱門風,,故不得宣揚,。如此決絕的否認,恰恰印證了祝英臺確是祝家樓人,。
其三,,在石橋子鎮(zhèn)里丈村北的渠河北岸,一條通往安丘市馬家莊子村的舊道旁,,有座大墓高高立于土丘之上,,封土之上雙頂并立,這就是“梁祝”冢,。據里丈村和我村的老人講,,這里就是梁、祝“化蝶”的地方,。說法有二,,一說是祝出嫁至此要求落轎祭拜梁兄亡靈,悲痛欲絕碰碑而死,,遂葬于此墓,;一說確有墳墓裂開英臺入墓化蝶之事,當時急得馬文才繞墓拉了一圈兒蒺藜,。細觀墓周,,確有蒺藜草蔓纏繞,。
如此,我的老家關于“梁祝”的傳說相較于其他地方的傳說更完整,、更具體,不僅有真地點,、真村名,,更有真人物、真情節(jié),,因此也就更真實,。鄉(xiāng)人常以本地出過這樣一個故事及人物而津津樂道,可謂老到叟嫗,、小到童稚,,都能知曉并講出梁山屯的梁山伯和祝家樓的祝英臺的愛情故事,并會親至渠河北岸指冢為證,。
除“梁祝”冢外,,清朝帝王師竇光鼐的老家,也與我的老家相距不遠,,僅六里地,。去年國慶長假中,青島幾個朋友慕名前來拜謁竇光鼐墓冢,,我與本地幾位朋友陪同前往,。路上,老鄉(xiāng)中國海大的李蘭生教授給我們講述了竇光鼐的小故事:
竇光鼐在給太子當老師的時候,,如果太子完不成作業(yè),,照例與其他陪讀者一樣被罰跪磚塊。一次,,康熙皇帝巡視至此,,看到太子被罰,心疼不已,,拎起太子就走,,并說:“我們上學是天子,不上學也是天子,。”見老皇帝一時糊涂,,竇光鼐也隨口應道:“上學或許是堯舜天子,不上學一定是紂王天子,。”聞聽此言,,老皇帝便停住了腳步,對太子說:“回去跪著吧……”
我的家鄉(xiāng)有故事,,我的家鄉(xiāng)故事多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傳說發(fā)生在我的家鄉(xiāng)
不知是不是真有其人
可河南岸有個祝家樓村,還有一個里丈村
從里丈北行約1000米,從我村西行約1000米
在這兩村北向西向交匯處
在河的北岸,,有一座梁祝墳
少時干農活,,站在村西北嶺坡地佇望
農人們都在說:看啊,梁祝墳
聽過本地人講的梁祝傳說,,愈來愈相信這個故事
就發(fā)生在渠河岸邊,,發(fā)生在我的家鄉(xiāng)故里
我家門前那條河,我家鄉(xiāng)的母親河
她的名字叫渠河
在這河的南岸,,有許多美麗故事和傳說
都吉臺,,斗雞臺
人字灣,溯源需至春秋戰(zhàn)國
我家門前那條河,,我家鄉(xiāng)的母親河
她的名字叫渠河
在這河的北岸,,有許多美麗故事和傳說
召忽墓與召忽村,雹泉村與李左車
管寧與管公村,,十字路村與王訥
老子與老子村,,柘山鎮(zhèn)有個老子廟
竇光鼐與高家莊,宋官疃與王筠
我家門前那條河,,我家鄉(xiāng)的母親河
她的名字叫渠河
河的南岸與北岸,,有許多美麗故事和傳說
這些大名鼎鼎,這些歷史名人
同一區(qū)域出現,,就在母親河畔
責任編輯:平小娜
濰坊日報社主辦 網站備案號:魯ICP備10207392號-1 魯公網安備 37070502000004號 新聞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4
新聞熱線:0536-8196500 廣告熱線:0536-8196033 郵箱:[email protected] 濰坊國際風箏會
版權所有:濰坊日報社(濰坊報業(yè)集團) 濰坊新聞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 2007-2021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 “涉互聯(lián)網算法推薦”專項舉報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