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城古城墻部分
民軍與清兵攻城路線示意圖
諸城獨立沒幾天,,就遭到清政府的瘋狂反撲,。清兵假意和談,,迷惑革命軍,令其放松警惕,實則兵分兩路反攻諸城,。外有清兵攻城,內(nèi)有劣紳,、混入的清兵內(nèi)應(yīng),內(nèi)外夾擊下,,革命軍奮力抵抗,,經(jīng)過數(shù)小時激戰(zhàn),,終因寡不敵眾,縣城淪陷,。
革命軍偵察兵被殺 疏于防備內(nèi)應(yīng)混入
正當革命運動準備向外擴展、革命隊伍不斷壯大之時,,諸城知縣吳塤在天主教堂和德國神父顧思德偵知民軍槍械不足,人力不多,,遂電請沂州(臨沂)巡防營出兵數(shù)百人,,由西、北兩路反攻諸城,。
1912年2月10日,民軍令城防戒嚴,。當夜,巡防營哨官楊子維率清兵數(shù)百人由北路進攻,,退駐程戈莊的巡行警戒軍營,。聽說清兵到了城西,駐呂標莊一帶,,顧思德自愿出面“調(diào)停”,騎著馬往返于諸城城內(nèi),、呂標莊之間。就在這時,,革命軍派11人出城偵察,,在城西7.5公里的呂標莊被清兵所殺,。城內(nèi)革命軍得知后氣憤異常,,革命軍副司令鄧天乙對顧思德講,,要和就讓他們送11個人,以命抵命,。
其間,,革命軍被顧思德和城外清兵講和的假象迷惑,放松了警惕,,未作御敵的充分準備。同時,,城內(nèi)劣紳祝清芳,、王少舲等勾結(jié)清兵,偷偷出城,,到清兵營中密報革命軍防守情況,并讓清兵扮成送柴草的鄉(xiāng)民,,柴草內(nèi)暗藏軍械,、火種,,混入城中作內(nèi)應(yīng)。
內(nèi)外夾擊激戰(zhàn)數(shù)小時 寡不敵眾全城陷落
2月11日凌晨,,清兵從城北逼近,,繞至東城門突然向城里民軍發(fā)起攻擊,,清兵圍困停當,手持火把聚攏城下,,喊話勸降。王長慶等人持火把登城巡視,,指揮防守,。革命軍嚴詞回擊,。敵人惱羞成怒開始攻城,,革命軍倉促應(yīng)戰(zhàn),,參謀李鳳官在城樓指揮,。王長慶等人冒著槍彈指揮學(xué)生軍集中火把扔到敵人的云梯上。
忽然,,城中伏敵縱火,,混入城內(nèi)的清兵和劣紳們手持槍械,搶上城墻,,與城外清兵夾擊,守城革命軍迫于情勢退下城墻,,雙方展開激戰(zhàn),。內(nèi)外夾擊之下,城內(nèi)的民軍奮勇抵抗,,但因缺乏訓(xùn)練、裝備太差,,激戰(zhàn)數(shù)小時力漸不支,全城逐漸陷落,。
2月12日拂曉,,城陷,,清兵焚殺擄掠,,趙玉璋持槍奮擊,,不幸陣亡,。敢死團團長丁學(xué)舜手刃清兵數(shù)人,,因寡不敵眾被捕。清兵忌憚其勇猛,,先刖其足,丁學(xué)舜面無懼色,,從容就義。
清兵包圍司令部,,副司令鄧天乙等數(shù)人堅持抵抗,他兩手執(zhí)炸彈,,向敵人作投擲狀,,敵軍不敢向前,雙方相持很久。鄧天乙最后投出炸彈炸開一條通道,,與王長慶等十余人突圍而出,。鄧天乙雖腹部受傷,,仍用手槍向敵人射擊,,終于突出虎口。
激戰(zhàn)數(shù)小時后,,全城陷落,,諸城獨立沒幾日便慘遭失敗,。
劣紳帶路抓革命軍 臧漢臣慘遭殺害
清兵入城,燒殺擄掠,。劣紳帶路,,搜抓革命軍,。在清兵攻城時,民政長臧漢臣從夢中驚醒,,原以為是士兵操練,,等弄清真相后,清兵已入城,。臧漢臣與王少舲比鄰而居,,當清兵搜查過來,臧漢臣倉皇越墻至王少舲家躲避,。不料,,劣紳王少舲和李澐已成清兵內(nèi)應(yīng),正引導(dǎo)清兵搜捕革命軍。王少舲不顧平素交情,,竟將臧漢臣縛獻,。清兵營官知臧漢臣頗有家資,便提出要他出金贖命,,臧漢臣慨然答:“我有錢辦革命,,無錢飽你私囊!”營官惱羞成怒,,立命哨官楊子維“攢刃斃之,,復(fù)決其首”,將臧漢臣縛于縣衙內(nèi)古槐上剖腹梟首,,并暴尸縣衙門前,,頭懸于樹,以儆示革命民軍,,臧漢臣犧牲時年僅29歲,。
臧漢臣慘死后,其正室妻王氏,、妾李金鳳驚聞事變,逃至李金鳳娘家避難,,其兄李澐不準開門接納,,并威脅:“你們是逆屬,,趕快去自首吧,!”兩人無奈又去王少舲家,遭到同樣對待,。兩人在王家門前大罵他忘恩負義,,之后進入王少舲家的花園服毒自殺,。在臧漢臣殉難一周年時,,諸城革命黨人和群眾在諸城城里為其舉行隆重追悼會,到會200余人,。
◎相關(guān)鏈接
王長慶
王長慶,,名永福,字長慶,,壽光縣東斟灌村人,,農(nóng)家子弟,,耿直有膽略,,清末加入同盟會。
1913年,,王長慶又謀二次革命,,事泄被捕下獄,。次年越獄出,由青島抵大連,。1915年在煙臺圖謀再舉,,軍官房某與其有隙,,將其告發(fā),,他被捕,。遇害時激昂慷慨,,當駐防蓬萊山東巡防軍第四營營長王炳臣問其姓名時,,答姓張,,復(fù)問,,答姓王,又問,,答:“你們不必再問,諸城起義的革命軍司令就是我,,我今被捕,,有死而已。”后遭槍決,。
鄧天乙
鄧天乙,,名峻德,,字天乙,。廣饒縣鄧家村人,18歲畢業(yè)于濰縣廣文學(xué)堂,,1906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12年4月回到樂安(今廣饒)縣,,與張立垣、李少卿組織力量,把污吏董大年驅(qū)逐出境,。之后建立中國同盟會樂安分會。9月,,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及省議會議員選舉,,鄧天乙被選為眾議院候補議員、省議會議員,。
1913年,鄧天乙參加了“反袁”二次革命,,失敗后與吳大洲、薄子明亡命大連,。之后,,三人在大連成立中華革命黨山東支部,。1914年7月,,孫中山欲重新發(fā)起中華革命黨共圖三次革命,1915年,,任鄧天乙為膠東招撫使,。鄧天乙多次赴上海動員肇和艦起義,成功后即回山東與吳大洲,、薄子明組織護國軍,,武裝討伐袁世凱,。1916年5月,,護國軍攻下周村,進軍濟南,,鄧天乙被推為前敵司令,,率敢死隊百余人趁深夜攻襲督軍署,,山東督軍靳云鵬倉皇撤退,。
1917年,國會重開,,鄧天乙得補眾議院議員,,國會遭非法解散后南下,任山東軍前敵總指揮,。后孫中山任命其為江北招討使,。非常國會于1921年選舉孫中山為非常大總統(tǒng),鄧天乙動員海圻艦長溫樹德率部起義,。1922年,,他與國民黨山東支部長丁惟汾等上書孫中山,,組織北方執(zhí)行部,對北方各省資產(chǎn)階級革命起到推動作用,。1923年,,國民黨議員反對北洋軍閥曹錕賄選總統(tǒng),鄧天乙赴南京與議員揭露曹錕的陰謀,。國民黨在廣州成立國民政府后,,鄧天乙任參贊戎機,組織齊魯聯(lián)軍北上,。1924年1月,,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鄧天乙被選為第一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孫中山逝世后,,鄧天乙對新軍閥拋棄“三大政策”不滿,受國民黨上層排擠,,返濟南閑居,。1930年,因曾勸說孫殿英部投奔蔣介石而結(jié)怨于國民黨山東省主席韓復(fù)榘,,被韓以有擔(dān)任晉軍別動隊之嫌的名義槍殺,。
責(zé)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