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六事廉為本。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清廉一直是高尚品格和優(yōu)良傳統(tǒng),。為進一步弘揚廉潔風尚文化,營造崇廉尚潔的輿論氛圍,,濰坊日報社開設(shè)“清廉濰坊”專欄,,下設(shè)“文物話廉”“非遺傳廉”“七載春風在濰縣”“清風傳家遠”“節(jié)日廉潔提醒”等子欄目,與市紀委監(jiān)委同步宣推相關(guān)報道,,深入發(fā)掘濰坊的“廉”元素,,讓鳶都大地清風長留。
鄭板橋書畫作品
濰坊日報社濰坊融媒訊 鄭板橋(1693年11月—1766年1月),,原名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清代書畫家、文學家,??滴跣悴牛赫e人,,乾隆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擅畫蘭,、竹,是“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乾隆十一年至乾隆十八年,,鄭板橋任濰縣縣令。在濰七年間,,他勤政為民,、清廉自守,案無留牘,、室無賄賂,,留下了“七載春風在濰縣”的卓著政聲。去濰之時,,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畫像以祀,并自發(fā)為他建立生祠,。短短七年間,,鄭板橋與濰縣百姓結(jié)下了如此深厚的感情,,原因何在?
鑒古通今,,以史為鏡,。今天起,讓我們穿越歷史的“蕭蕭竹聲”,,一同探尋“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的濰縣知縣鄭板橋,。
衙齋臥聽蕭蕭竹,
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
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
——鄭板橋《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1746年,,鄭板橋調(diào)任濰縣知縣,。濰縣原本是繁華大邑,但因連年發(fā)生海潮,、大旱,、大澇、大疫等災荒,,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甚至出現(xiàn)“人相食”的慘狀。鄭板橋到任后,,一面向朝廷據(jù)實稟報,,請求賑濟,;一面以工代賑,,興修城池道路,招引饑民赴工就食,。自己更是節(jié)衣縮食,、捐出官俸,幫助百姓渡過難關(guān),。
在一個凄風冷雨的夜晚,,鄭板橋在縣衙書齋內(nèi),聽到窗外幾竿疏竹在冷雨凄風中蕭蕭作響,,仿佛是聽到了災荒之中的百姓因饑寒交迫而發(fā)的痛苦呻吟,,感同身受,坐臥不安,,心緒難寧,。他起身鋪紙磨墨,畫了數(shù)竿青竹,,題寫此詩,,贈給山東巡撫包括,,希望讓巡撫了解受災百姓之苦,以求獲得上級支持,,實施賑災救荒,。 這首飽含鄭板橋憂民愛民情懷的經(jīng)典之作,也就此流傳至今,。
清風寄語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這首詩來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稱之為千古流傳的愛民心聲,“這樣一種心境,,跟老百姓貼得多緊啊,。睡臥不安啊,總是想到老百姓現(xiàn)在過得怎么樣”,。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廣大黨員干部要學習鄭板橋的愛民為民之心,,永遠保持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使命,,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人民憂樂為憂樂,以人民甘苦為甘苦,,努力為人民創(chuàng)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宋玉璐/整理
責任編輯: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