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婚禮攀比 為幸福“減負”
濰坊融媒評論員 賀德良
據《法治日報》報道,,新婚大喜,,擺上幾桌好酒好菜招待親朋好友是傳統(tǒng)習俗,可如今,,這一習俗在一些地方逐漸變了味——攀比,、昂貴,、浪費。繁瑣的婚禮步驟,,動輒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的婚禮花費,,讓不少年輕人直呼“壓力山大”“辦不起婚禮了”。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fā)展研究中心于2023年7月至9月開展的一項專項調查顯示,,結婚花費的平均值高達33.04萬元,,是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萬元)的8倍多。
婚禮本是人生一大喜事,,也是兩家人情誼的聯結,。然而,近年來,,一些地方的婚禮卻漸漸被奢華與攀比之風所裹挾,,隨之造成的浪費十分嚴重,令人痛心,。
婚禮攀比之風愈演愈烈,,不僅體現在酒席的規(guī)模與檔次上,更體現在對婚車,、婚紗,、場地等細節(jié)的超限追求上。一些年輕人,、一些家庭為了追求所謂的“面子”,,不惜傾盡所有,甚至為此背上沉重的債務,。這種盲目的攀比,,不僅讓婚禮失去了其原有的意義,也讓參與者深感疲憊,。
更為嚴重的是,,這種攀比之風還助長了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將目光聚焦于表面的虛榮與繁華,,讓人們忽視了神圣時刻的真實與美好,。
為了遏制這種不良風氣,我們應攜手并肩,,大力倡導節(jié)儉之風,,讓婚禮回歸其喜慶美好的本質。我們應該更加注重婚禮的內涵與情感表達,,而非過分追求表面的奢華與虛榮,。通過簡約而富有意義的婚禮形式,如戶外婚禮,、自助婚禮等,,可以讓婚禮更加貼近自然,、貼近生活,更加符合年輕人的需求,。
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倡導節(jié)儉之風。例如,,鼓勵親朋好友送上真摯的祝福與心意,,而非昂貴的禮物;在村規(guī)民約中增加關于婚禮婚宴不得鋪張浪費的條款,,以規(guī)范村民的行為,;通過媒體宣傳、社區(qū)活動等方式,,提高公眾對節(jié)儉婚禮的認識與認同……這些都將有助于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節(jié)儉辦婚禮的良好氛圍,。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節(jié)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婚禮這個特殊的場合,,我們更應該多一些理性和自主,在追求儀式感和氛圍感的同時,,打造個性化的獨特婚禮記憶,。
責任編輯:封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