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賈思伯墓志》拓片,。
東魏《劉靜憐墓志》原石局部,。
著名農(nóng)學家賈思勰的籍貫是哪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都存在爭議,,直到1973年《賈思伯墓志》與《劉靜憐墓志》在壽光出土,,這一問題終于有了定論。兩塊墓志具備極高的書法和史料價值,,出土50年來,,從名不見經(jīng)傳到聲名日顯,,其中過程曲折。
賈思伯夫婦墓志 字跡清晰廣受關(guān)注
北魏大臣賈思伯與弟賈思同墓在壽光,,宋代趙明誠撰《金石錄》,,元代于欽撰《齊乘》以及歷代編修的《壽光縣志》對此均有記載。民國《壽光縣志》:“北魏尚書賈思伯及弟思同墓,,在縣城西南十里李二莊東北……今雙冢猶并列,。”
1973年12月,李二莊村民無意將賈思伯夫妻合葬墓挖毀,,出土數(shù)十件陶瓷器以及賈思伯和夫人墓志兩塊,。時任壽光縣博物館館長的賈效孔聞訊趕到時,墓已填平,,陶瓷器存放在村委,,兩塊墓志被村民抬走,用作打坯墊石,??粗迕裉嶂疲昧Υ反蛟谕僚魃?,而土坯的下面就是墓志,。賈效孔心急火燎,然勸阻未果,,于是請李二莊村大隊書記出面,,村民才將墓志交出。賈效孔借了一輛地排車,,將兩塊墓志拉回了縣文化館(時博物館還未從文化館中分出),。
《賈思伯墓志》,北魏孝昌元年(525)刻,,青石質(zhì),,志蓋盝頂(出土后遺失),無字,。墓志高57.2厘米,,寬58厘米,厚13厘米,。魏碑體,,字徑1厘米左右。34行,,滿行33字,。最后一行在志石的左側(cè)面。志石右下角斷裂,,第6,、16,、17行第一字碰損。第1行第1字“魏”字,,僅存“女”字,。賈思伯夫人《劉靜憐墓志》,東魏武定二年(544)刻,,青石質(zhì),,志蓋盝頂,無字,。正方形,,邊長79厘米,厚14.3厘米,。魏碑體,,字徑1.5厘米至2厘米。28行,,滿行28字,。字跡清晰,無漫漶,。
墓志出土后,,長時間無人問津。20世紀90年代,,賈效孔曾撰文報告出土情況,。壽光書法家魏涌漢對《賈思伯墓志》的書法藝術(shù)略述梗概。著名考古學家,、書法家賴非則在《書法藝術(shù)報》撰文,,對二墓志書法分別予以簡評。近年來,,則廣受關(guān)注,。新出版的《北朝墓志精粹》精選北朝墓志七十余種,賈思伯和夫人劉靜憐墓志在列,,“東魏西魏卷”更以《劉靜憐墓志》設(shè)計封面?!吨袊虝ň?第五輯)》將《劉靜憐墓志》以單行本印刷,,則是首例。
賈思伯履歷輝煌 德行政績出類拔萃
賈思伯(468—525),,字士休,,齊郡益都縣釣臺里(今壽光市李二莊村附近)人,《魏書》《北史》均有傳,?!顿Z思伯墓志》記載比本傳更為詳細,,可以證史之實、補史之缺,。
他的先祖是甘肅武威冠族,。遠祖是大名鼎鼎的西漢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賈誼,。十世祖賈詡,,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謀略家、曹魏集團的重要人物,。九世祖賈機,,為幽州刺史,因避亂東徙,,定居“中齊”,。父親賈道曾任齊郡太守。伯父賈元壽官中書侍郎,,追贈青州刺史,。
賈思伯21歲出仕,接待南齊使者,,任步兵校尉,,轉(zhuǎn)中書侍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跟隨孝文帝南伐,,陪伴左右,參謀軍機,。孝文帝臨終命他執(zhí)筆記言,,代寫遺詔。宣武帝時期,,又任過滎陽太守,,南青州刺史、兗州刺史,。孝明帝即位后,,官至要職,其中廷尉卿是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度支尚書掌管全國財賦,;殿中尚書掌管禁軍等。后為帝師,,為孝明帝講授《杜氏春秋》,。孝昌元年(525)卒于洛陽懷仁里,時年58歲,,同年歸葬故里,。夫人劉靜憐,,長廣(今平度)人,出身“東齊”茂族,。生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卒于東魏興和三年(541),東魏武定二年(544)與賈思伯合葬,。
賈思伯不僅有著輝煌的從政履歷,,其德行和政績也是出類拔萃。如,,他與弟賈思同曾跟隨北海人陰鳳學習,,因無錢酬報,陰鳳便扣下他們的衣物作為抵押,。賈思伯任南青州刺史時,,贈送陰鳳縑百匹,并備車馬迎接,。陰鳳非常慚愧,,沒有去見賈思伯。賈思伯以德報怨為時人贊賞,。又如,,賈思伯以持節(jié)軍司的身份,隨任城王拓跋澄圍攻鐘離,,兵敗撤退,,賈思伯負責斷后。拓拔澄認為他是文人,,很可能遇難,,他竟安全歸來。拓拔澄稱贊:“仁者必有勇,,常謂虛談,,今于軍司見之矣!”賈思伯卻說自己因為迷路才湊巧脫險,,絕不夸能表功,,“時論稱其長者”。他性格謙和,,禮賢下士,,路上遇見士人,也要停車下馬,,以禮相待。
兩塊墓志風格有變 刻工精湛為書法瑰寶
北魏的書法藝術(shù),,自孝文帝遷都洛陽(493年始,,正式完成于494年)之后,,逐漸形成獨特的風格流派,成為上承漢魏,、兩晉,,下啟盛唐的魏碑體?!顿Z思伯墓志》書于北魏孝昌元年,,正值北魏書法鼎盛時期。魏涌漢曾對其有過細致而恰當?shù)脑u價:“察其結(jié)體之勢,,大都左偃右仰,。與北魏孝明正光三年(522)刊刻的《張猛龍碑》頗多相似,皆平正而勢猶飛動,,端莊而意若行云,。筆畫或舒放縱長,或綿密橫短,,往往欹而能正,,化險為夷。用筆則方圓兼出,,剛?cè)嵯酀?,與《元暉墓志》同系一脈。這時的魏碑,,已經(jīng)在早期《龍門二十品》的基礎(chǔ)上,,有了新的發(fā)展。神態(tài)中既有諸家造像碑版的方整斬截之趣,,又能繼承鐘,、王大家高雅自然的藝術(shù)風度。棱角崢嶸的方筆中,,時有圓筆揉運其間,,剛毅豪放的氣勢與嫻靜秀美的筆意相結(jié)合,形成獨具一格的美姿,,可謂氣度凝重,,神采飛揚。”
《劉靜憐墓志》書于東魏武定二年,,比《賈思伯墓志》晚19年,,書體風格有很大變化。賴非曾在《書法藝術(shù)報》撰文稱:“《賈思伯墓志》結(jié)字方形,,體勢側(cè)倚,;《劉靜憐墓志》結(jié)字則呈縱勢,且無側(cè)倚之態(tài)。北朝真書大約從孝明帝開始,,側(cè)倚的體勢向平正復歸,。《肖敷妃王氏志》是較早的例子,,《元引志》《曹望憘造像記》《元晫志》《元爽志》等,,體勢的復歸更明顯一些?!秳㈧o憐墓志》又有了進一步發(fā)展,。它平正的體勢、峻厚的筆畫正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書風特征,。”
賈思伯“工草隸,,善辭賦”,因此《賈思伯墓志》和《劉靜憐墓志》也定當出自名家手筆,。惜無落款,,難以考證。幸文字清晰,,幾無漫漶,,且刻工精湛,實在是北朝墓志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與賈思勰為同族兄弟 墓志為唯一實物旁證
《賈思伯墓志》的另一重要價值就在于它是考證《齊民要術(shù)》作者賈思勰籍貫的關(guān)鍵證據(jù),。
《齊民要術(shù)》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統(tǒng)的農(nóng)業(yè)全書,,研究《齊民要術(shù)》及其作者賈思勰的學說稱為“賈學”。然而,,關(guān)于賈思勰的生平事跡,,史書中并沒有記載。關(guān)于賈思勰的確鑿“信史”只有十個字,,那就是原書原刻本的卷首作者署名,,題為“后魏高陽太守賈思勰撰”。學者據(jù)此得知他所處的時代為北魏,,曾擔任過高陽太守一職,。
清代學者姚振宗在《隋書經(jīng)籍志考證》中偶發(fā)新思,提出“賈思勰和《魏書》有傳的賈思伯,、賈思同是同族兄弟”,。《山東通志》《青州府志》嘉慶《壽光縣志》也有同樣的觀點,,但都沒有進一步說明其中原因,。后世學者鉤沉史料,對此說又有所發(fā)展。他們據(jù)《齊民要術(shù)》自注:賈思勰與劉仁之有交情,;據(jù)《魏書·劉仁之傳》:仁之與馮元興交好,;據(jù)《魏書·馮元興傳》:元興與賈思伯曾同時為肅宗朝(516—526)的侍讀與侍講,即“同事”關(guān)系,。這樣一聯(lián)系,認為賈思勰與賈思伯確實是有關(guān)系的,,且彼此同時,、同姓、又同以“思”命名,,因此很可能是同族兄弟輩,。
“賈學”研究的開創(chuàng)人欒調(diào)甫則從《齊民要術(shù)·序》和各卷的內(nèi)容中,發(fā)現(xiàn)一些資料,,根據(jù)《齊民要術(shù)》屢次提到齊人,、齊俗、齊郡,,考訂賈思勰是北魏時期青州齊郡人,。賈思勰與賈思伯、賈思同是同族兄弟,,又是齊郡人,,那么他最有可能就是北魏青州齊郡益都縣人,即今壽光人,?!顿Z思伯墓志》在壽光出土后,這個說法已被多數(shù)專家學者所接受,。因為《賈思伯墓志》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研究賈思勰籍貫的唯一實物旁證,。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