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畫楊家埠
◎王慶德
我是先見了年畫,,才知道楊家埠的,。
過年了,爺爺總要在正房里貼幾張年畫,,《年年有魚》《榴生百子》,,還有印著秦瓊和尉遲恭的門神,,新鮮,喜慶,,當(dāng)然也便宜,。那年畫邊上有楊家埠的字樣,幼小的我就知道了楊家埠,,知道了那里的人有本事,,會刻版,會印畫兒,。
幽幽的歲月,,不但沒有把記憶沖刷了去,斑駁的土墻上,,那幾幅土里土氣的年畫,在腦海里卻越來越清晰,,對楊家埠的仰慕也就與日俱長了,。
楊家埠年畫起于明成化,盛于清乾隆,,隨著清王朝的衰敗,,清末民初幾近停業(yè)。中國新生,,這年畫也就隨之振興了,。
楊家埠的大觀園珍藏了年畫的精華。走進楊家埠,,遠遠地就望見大觀園的門樓,。那門樓坐南向北,,高高地起了,檐牙高挑,,凌空欲飛,,漢白玉雕刻的山羊安祥地立在大門兩側(cè)。我想,,楊家埠人多姓楊,,大概是羊諧“楊”音,又寓吉祥之意吧,。
正門兩側(cè),,東西兩門相對,青磚黑瓦,,只是門矮小了一些,,沒有了磅礴的氣勢,卻平添著幽雅的意境,。避開熙熙攘攘的人群,,入西門,走進了年畫珍藏館,。
這館是一座四合大宅,,一條甬道隔為東西,是一宅兩院的建筑,。東院,,柳枝柳葉如翠如碧,絲絲縷縷地過墻而來,,那古拙的石榴樹綻出了嫩紅的葉芽,,月季蓬勃,像一團團火焰,。北面的古風(fēng)堂,,巍巍地立著,那檐和脊隱在了綠里,。抱柱聯(lián)曰:“楊柳吐翠九州綠,,桃李爭春千日紅。”雖未看見桃李,,這春意卻已經(jīng)溢了出來,。
古風(fēng)堂里自然是古韻幽幽。那神荼郁壘是一個古老的故事,,上了年畫,,剛勁的線條更增加了威武的氣勢;比干諫紂王,,反被剖心,,氣節(jié)可欽,,敬為文財神,那祥和的神態(tài)里透著公允,;關(guān)公是人們熟悉的人物,,在年畫里成了武財神,他那集忠義于一身的氣概,,叫人不忘誠信,;鐘馗捉鬼是正直驅(qū)逐了邪惡;那福祿壽三星,,還有五子登科,,千百年來寄寓了人們迎福祈祥的美好愿望。
與古風(fēng)堂相對的是留芳軒,,櫥窗內(nèi)排著一塊塊用梨木刻成的年畫畫版,。這里有明清的珍品,也有今人的佳作,,那優(yōu)美的線條,,生動的人物,記錄著楊家埠年畫的發(fā)展,。即使室內(nèi)光線蒙蒙,,也掩不住它那深沉的氣韻。
與古風(fēng)堂隔墻并列是賜福堂,,“一池濃墨成硯底,,九州人家出毫端”的楹聯(lián),形象地反映了楊家埠人寄予年畫的情懷,。賜福堂里,,那神話中的金童玉女,變成了天真爛漫的娃娃,;那《麒麟送子》《喜報三元》,,表現(xiàn)了人們望子成龍的美好愿望;《打漁殺家》《李逵奪魚》,,這戲曲中的人物也活在了畫面上,;根據(jù)《白蛇傳》的情節(jié),連綴了五幅年畫,,一幅一個場景,連續(xù)起來,,講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也許這就是早期的連環(huán)畫吧。那花鳥畫圖中有象征君子的梅蘭竹菊,,還有牡丹與白頭翁共幅的《富貴白頭》,,這類富有象征意義的年畫,,正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楊家埠的年畫在恪守傳統(tǒng)中,,不斷地吸收新鮮的東西,,變化著,發(fā)展著,。這西廂日新軒的年畫就是因時而變,、革故鼎新的創(chuàng)作。清末慈禧是腐敗透頂?shù)?,?nèi)憂外患,,國已不國。楊家埠的年畫藝人懷著滿腔義憤,,創(chuàng)作了《炮打日本國》等年畫,,刻畫了慈禧的丑惡,表達著民族的氣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出現(xiàn)了一批反映新氣象的年畫,如《和平幸?!贰渡a(chǎn)互助》,;進入20世紀(jì)60年代便有了《人人學(xué)雷鋒》《新鐵牛》,;那幅《支援四化獻力量》的畫面上分明地寫著“南風(fēng)吹,,麥兒黃,責(zé)任田里好景象,;張家忙,,李家忙,為了四化多打糧”,,這便是20世紀(jì)80年代反映生產(chǎn)責(zé)任制的作品了,。這些新畫作,保持了年畫的風(fēng)貌,,貼近了生活,,為老百姓所喜愛,它又是史實的記錄,,社會的寫照,。畫里有詩,詩中有史,,這年畫,,也可以稱為“史畫”的。
走出這偌大的四合院,前面矗立著一面影壁,,影壁前是一株碩大的白牡丹,。鐵杵一樣的干,迎風(fēng)而立,;繁茂的枝椏,,流淌著綠意;花如雪,,纖毫不染,,晶瑩在碧玉般的葉上。一陣微風(fēng),,姿態(tài)輕盈,,香風(fēng)搖蕩。我四顧了,,只這一株,,清清地立著。這白牡丹,,不靠五彩繽紛,、姹紫嫣紅來招惹人,而是憑了無華的神韻,,清高的氣節(jié),,寧折不彎的操守,也就是內(nèi)在的美,,雄視了它的同類,。她純潔、孤傲,、倔強,,不問是否有人欣賞,我自生長,,我自茁壯,,我自開放,我自輝煌,。這不也正如楊家埠的年畫嗎,?
踏著潔凈的花徑南去,兩側(cè)的垂柳,、連翹拂衣,,丁香、芍藥送香,。幾株明代建村時植的槐樹,,經(jīng)了風(fēng)霜,,茁壯在半空。那黃的蒲公英,,白的薺菜花,散在綠茵茵的草坪上,,簡潔質(zhì)樸,,也如一幅年畫。
南門外,,那綠楊碧槐里是店鋪街,。歲月把路上的青石磨亮了,風(fēng)雨把墻壁浸老了,,文化又讓店鋪豐盈起來,。這里有工藝品,有根雕,,有泥塑,,也有瓷器和陶皿,然而更多的是年畫,。中國三大家的年畫都陳列在這里,,各個生著異彩。天津楊柳青,,靠京城近了一些,,印繪結(jié)合,多了一些富貴氣,;蘇州桃花塢在水鄉(xiāng),,浸潤久了,自然更靈秀了,。都是美的,,我都喜歡,但在感覺里,,還是楊家埠的年畫親切質(zhì)樸,,靠得我更近一些。
路東端兀立了一株古槐,,干已半枯,,只有薄薄的一側(cè),敞胸露懷地斜向了東方,,那崢嶸嵯峨里記載著五百年歲月和無數(shù)的艱辛,,而那繁枝茂葉又告訴我它生命的堅強??淳昧?,覺得這也是一幅生動的年畫,,從它身上能讀出楊家埠的發(fā)展。
這古槐掩映里是年畫作坊——楊家埠畫店,。
畫店的墻下是一摞摞畫版,,那嫻熟的刀法,疏朗的造型,,和諧的構(gòu)圖,,四溢著年畫藝人的智慧,也凝聚著他們的心血,??恐@畫版,一位老師傅面東坐了,,對著一方案子,,輕輕地放好版子,襯了柔軟的墊子,,操起錘子,,把版子敲了個工穩(wěn)。又在版子前放了支子,,右側(cè)放了盤子,,布了顏料,覆上棕子,,右手操起把子,,在棕子上輕輕地一蘸,就版子上均勻地涂了,,左手牽來一張宣紙,,平平穩(wěn)穩(wěn)地鋪在了版子上,放下把子,,擎起趟子,,在宣紙上輕輕柔柔地一趟,白白的宣紙就成了一幅畫,,然后套色,、敷粉、烘臉,,又使這畫增色了三分,。
窸窣的紙聲里,年畫一幅幅靚麗了出來,,人物,、花卉,素的,、艷的,,古的,、今的,讓人大飽眼福,。
走出畫店,,是幽幽的長廊,長廊兩側(cè)疏疏朗朗地繪上了年畫,。不曬日頭,,不著雨淋,可以在長廊里邊走邊賞,。還沒有看夠,不知不覺就出了長廊,,走到了村中的大街上,。屋舍是整齊的,大門上的年畫是多彩的,,各展了主人的愛好,,也各展了主人的才能。義和店,、恒興店,、昌泰店……各色的字號掛在大門的一側(cè),大大小小,,印刷書寫,,各逞其能,這招牌也是文化,。
正瀏覽著,,拐彎處就見一人拉開架步,是照像,。他覺得這門,,這招牌,就是一幅畫,。“喀嚓”,,一件藝術(shù)品誕生了。我正要請教年畫變成了攝影,,如何欣賞它的韻味,,就見那高高的平臺上,一只風(fēng)箏飄了起來,,那上面是一幅年畫,。
這年畫糊在了竹片上,成了風(fēng)箏,,系上一根線,,就飛到天上去,。楊家埠就靠了年畫風(fēng)箏飛了起來,正越飛越高,,越飛越遠,。
作者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濰坊市作家協(xié)會,、書法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王慶德
責(zé)任編輯:陳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