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濰坊新聞網 發(fā)布時間:2024-04-19 10:25:51
4000年前的“高科技”——龍山文化黑陶薄胎高柄杯
◎崔斌
△龍山文化黑陶薄胎高柄杯 (資料圖片)
山東龍山文化泛指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種文化,,因這一類文化遺存首次發(fā)現于龍山鎮(zhèn)(今屬濟南市章丘區(qū)),故被命名為“龍山文化”,。據測算,,其年代距今約4600至4000年。在龍山文化的陶器中,,黑陶最具代表性,。黑陶是新石器時代出現的一種器表或胎體呈黑色的陶器。杯壁厚度均勻,、薄如蛋殼的蛋殼陶以0.2毫米的極致工藝占據了黑陶“小隊長”之位,。
安丘人吳金鼎發(fā)現了龍山文化。他在章丘城子崖最早發(fā)現了蛋殼黑陶,,遺憾的是沒有一件完整的器物,。此后,他在包括濰坊在內的山東多地發(fā)現了完整的蛋殼黑陶,。吳金鼎發(fā)表了《龍山黑陶文化之今天的觀察》文章,,這是關于龍山文化最早的專業(yè)論述。2023年,龍山文化蛋殼黑陶高柄杯獲評山東省文物標識實物原型,,這可是從全省500多萬件可移動文物中突出重圍的,。
由此可見,濰坊和龍山文化的淵源不可謂不深,,也讓人自然關注起濰坊市博物館里的龍山文化黑陶薄胎高柄杯,。
濰坊市博物館的高柄杯由杯身和杯柄兩部分套接而成。上半部為直壁凹底的筒狀杯身,,頂部有寬平的盤狀杯口,。下半部為粗短的杯柄,直徑比杯身略粗,,呈筒狀,,末端與喇叭狀的圈足相接,杯柄表面飾鏤孔與斜線紋等,。
高柄杯,,胎體有厚有薄。一般由盤口,、杯部,、器柄、底座四部分組成,,高度15至20厘米,,平均厚度0.3至0.5毫米,最薄處僅有0.2毫米,。
極薄的黑陶高柄杯質地細密,,造型規(guī)整,色澤漆黑光亮,,有的高柄上有圓形,、三角形、菱形等鏤空裝飾,。因其胎薄如蛋殼,,俗稱“蛋殼陶高柄杯”。在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中已有發(fā)現,,極盛于龍山文化時期,,并成為典型器物之一。
“黑,、亮,、薄、輕,、硬”,,是蛋殼陶的特色,。
何以“黑”?
小小的黑陶,,展現了高質量的生產力,。在制作上,黑陶要用到“滲碳”,。在窯內制造煙霧,,封閉窯爐所有通氣孔,使窯爐內缺氧,,這樣煙霧中的碳顆粒就會逐漸滲入陶胎中,,形成黑陶。
何以“亮”,?
研究表明,,制作薄胎高柄杯應是用鋒利的刮刀工具,邊旋轉邊刮修坯泥,,當器壁達到極薄時,,再進行磨光。薄胎陶經過磨光石的長時間打磨,,導致胎體中的石英,、云母、絹云母等反光物質的顆粒順著一個方向排列,,對光線由漫反射變?yōu)槠叫蟹瓷?,使得器表熠熠發(fā)光。
何以“薄”,?
在許多蛋殼陶上,,可以看見極其細密的同心圓拉坯痕跡,說明制作時使用了快輪拉坯技術,。因此有專家認為,,制作蛋殼陶的快輪工具是世界上最早、最精密的手工機械,。如此薄壁的陶胎在快速旋轉中非常容易破碎,小型器皿對快輪輪盤設備的精密性與旋轉時的穩(wěn)定性,,要求是苛刻的?,F代制陶技術顯示,順利拉出厚度0.2至0.5毫米的陶胎幾乎不可能,,但是4000多年前的人做到了,。由于至今沒有發(fā)現窯址,4000多年前的動力設備究竟是怎樣工作的,,我們只能止步于想象,。
何以“輕”,?
黑陶高柄杯重量只有數十克,與材料密不可分,。蛋殼陶取材于河湖中沉積的細泥,,經反復淘洗不含任何雜質,最質樸卻精細的材質保障著器物的細密,,雖經拉坯塑形與成形器身依然柔軟純粹,,加上窯爐的溫度與燒制時間的精確把握,塑造了陶器輕盈卻完美的形體,。
何以“硬”,?
成品陶杯雖然胎質極薄,但其質地卻極為細膩堅硬,。經檢測,,蛋殼陶中含有相當數量的碳顆粒,而且它的形成方式,,與現代碳纖維有相似之處,。碳纖維,也是以硬度著稱的,。
薄胎黑陶高柄杯僅出土于少數大,、中型墓葬之中,高貴不凡,,顯示身份,,應是當時的重要禮器。蛋殼陶制作步驟多,、技術精,、周期長,需要耐心細致,,稍有疏忽,,將前功盡棄??梢韵胍?,當時這種高端器物的生產分配或許被特定階層壟斷。
神秘的黑色帶著強烈的視覺沖擊,,讓人不由自主地生發(fā)敬畏,。耗費人力物力去達到一種極致,究竟為了什么呢,?作為禮器才能合理地解釋蛋殼陶的存在,。用規(guī)范化的系統(tǒng)與工藝極致的器物來表現祭祀中虛幻的“禮”,這是權力的訴求,。
“黑如漆,,亮如鏡,,薄如蛋殼,硬如瓷”是考古學家李濟在《城子崖報告序》中對蛋殼黑陶的評價,,蛋殼黑陶杯也被稱作“4000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責任編輯:平小娜
濰坊日報社主辦 網站備案號:魯ICP備10207392號-1 魯公網安備 37070502000004號 新聞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4
新聞熱線:0536-8196500 廣告熱線:0536-8196033 郵箱:[email protected] 濰坊國際風箏會
版權所有:濰坊日報社(濰坊報業(yè)集團) 濰坊新聞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 2007-2021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 “涉互聯(lián)網算法推薦”專項舉報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