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濰坊新聞網 發(fā)布時間:2024-09-06 10:36:34
讓“博物館熱”持續(xù)升溫
◎宋玉璐
當下,各地博物館正悄然成為游覽新去處,。曾經的博物館或許只是被視為歷史文物的陳列之地,,而如今卻以全新的姿態(tài)走進大眾視野,成為外地游客最快了解當?shù)爻鞘形幕l(fā)展脈絡的途徑,,館內日益豐富的展覽內容和形式,,也讓“博物館熱”不斷升溫。
博物館成為游覽新去處,,源于其豐富的文化內涵,。陳列的每一件文物都是歷史的見證者,,它們承載著過去的故事、傳承著古老的智慧,。當人們漫步于博物館的展廳,,仿佛穿越時空,與古人對話,。而有的博物館,,本身就足以稱為藝術品。玻璃窗外,,粉墻灰瓦,、飛檐翹角、山巒環(huán)繞,、綠竹挺拔,、流水潺潺……走進蘇州博物館,一眼便是江南,。它之所以能夠名動天下,,離不開貝聿銘先生對場館的巧妙構思和精致布局,展品與展廳交相輝映,,激發(fā)著人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如今的博物館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陳列展覽,而是通過多媒體技術,、互動體驗等手段,,讓文物“活”起來。今年5月份,,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在“聽見博物館的聲音——博物館奇妙夜”活動中,,通過舞蹈、古詩詞聯(lián)頌,、樂器演奏等形式,,讓文物與觀眾“對話”,如女子群舞《巴渝伶女歌》中的折腰,、三段擰等舞蹈動作,,是以該館館藏漢代畫像磚、漢代陶俑為原型,,原本在石壁上的巴渝樂舞伶女仿佛“活”了過來,,將巴渝先民的文化特點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些創(chuàng)新的展示方式增加了參觀的趣味性,,提高了觀眾的參與度和體驗感,。
此外,各地博物館在展廳外舉辦各類主題活動,,進一步豐富游客的游覽體驗,。豐富多樣的文創(chuàng)產品,、科普歷史知識的文化講座、非遺大師的體驗工坊等活動,,不僅傳播了文化知識,,更為游客在參觀之外,提供了一個交流和互動的平臺,。
想讓“博物館熱”持續(xù)升溫,,還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博物館方面,,不斷創(chuàng)新展示方式和活動內容,,提高服務質量,為游客提供更好的參觀體驗,。政府部門加大對博物館的投入,,支持博物館的建設和發(fā)展,同時加強對博物館的宣傳推廣,,提高博物館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社會各界也應積極參與到博物館的建設中來,通過捐贈文物,、志愿服務等方式,,為博物館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共同將博物館打造成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地和旅游的熱門地,,在城市一隅,,留一方精神家園。
責任編輯:平小娜
濰坊日報社主辦 網站備案號:魯ICP備10207392號-1 魯公網安備 37070502000004號 新聞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4
新聞熱線:0536-8196500 廣告熱線:0536-8196033 郵箱:[email protected] 濰坊國際風箏會
版權所有:濰坊日報社(濰坊報業(yè)集團) 濰坊新聞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 2007-2021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 “涉互聯(lián)網算法推薦”專項舉報渠道